第二百六十二章 諢名熊黃魚 雅拍千節竹

小說:萬法無咎 作者:巡山校尉

九翼堂盡是用二三十丈長的條石建成,彷彿積木一般,狀甚樸素,少有紋飾;但同時排場也極為宏大;單是前殿正門,就每隔十二丈立下一道門戶,一共一十二道大門,一字排開,極顯威勢。

參與“孟冬田獵”之會的異族人,固然只有萬人上下。但是把青木城當做一處百族融匯、訊息靈通之所,從而在此定居的各族妖修,又何至於十倍、百倍。

歸無咎和馬振一起,進入正殿,終於知曉了這拍賣會規則改動的具體情況。

其中告示書寫分明,所拍賣之物分成兩種:其一,是由孔雀一族翎羽所煉成的各種兵刃刀劍、攻守利器;其二,才是價值更高的奇珍異寶。

按照從前的規則,這兩項並不刻意區分,只是就著貨物有無,隨意拍賣罷了。

但是這一回,那告示之中說的清楚。由於孔雀一族翎羽所煉之寶,氣息相像,裝飾紋彩也大同小異。一件一件的拍賣,未免無趣。

為了節約時間,特意將所有寶物在大堂之上公示,分批競拍;所有與會之人,各自領取靈具競價。

每一批寶物以三個時辰為限,價高者得。

同時,若是某一件寶物的出價達到封頂的價格,縱然未滿三個時辰時限,也可提前將寶物取走。

有封頂,自然就有底價。所有在拍賣的過程中所出之價,都是所加之零數;加上底價一千萬靈石,才是其真正的價格。

一千萬靈石,數量固然極為巨大。但是想到五千萬靈石一枚的與會牌符,就算不得什麼了。

九翼堂內,目前中心的部分門戶緊閉,不得進入。唯有外圍被連綿不斷的屏風畫廊裹成一個內曲的弧形,長約三百餘丈。

獨立地看,每一個屏風恰好都是丈許長短,面前放著一隻梨木色的兵器支架,豎著一杆兵刃。

歸無咎仔細一看。果然那告示所言不虛。

這些兵刃,雖然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種種形貌兼備。但是主材同出於孔雀一族翎羽的那種韻味,卻是特色鮮明,風格統一。所以這些兵刃異寶,雖然品質大都極為不凡,若要抬上拍賣會一件件售賣,確實太無趣了些。

小鐵匠見到許多珍寶,登時欣喜。蹦蹦跳跳,左右觀望。

馬振見之甚奇,道:“文道友的這具女身傀儡,相貌神態變化之細膩,彷彿真人,真是可驚可嘆。只怕奇妙之處,不在‘燭靈巧目’之下。”

本土文明中,無論人妖兩族,都沒有“法寶生靈”的見識。馬振雖見多識廣,心中也只是猜測,這莫不是將什麼異獸精怪的魂魄,植入傀儡之中。

歸無咎淡然道:“這是我門中前輩新近研製的一樁異寶,名為‘璇璣子’,又名‘熊黃魚’,善能辨別天下寶物流品。”

馬振聞言更加驚奇;但是又對歸無咎的直言相告更加意外,微微點了點頭。畢竟,若是真的能辨別萬寶之性狀品階,那可算是一種極為了不起的功用了。若是常人,必定諱莫如深,豈肯告訴旁人?

小鐵匠忽然轉身過來,對著歸無咎眨眨眼,又作了個鬼臉,似乎對他信口開河的“熊黃魚”這個名字很不滿意。

歸無咎也不以為意。他與小鐵匠是神意交流,先前早已交代,進入傀儡之軀後不得發聲說話。

但是歸無咎這句話一說出口,卻似引起了旁人主意。約莫十餘個來自不同種族的妖修,聞言都有意無意的靠近過來。

歸無咎不再作聲,踱步至屏風畫廊的盡頭,自西向東緩緩走來,觀望每一件兵刃法寶的品質高下。

以歸無咎的魔道氣息變幻法門,和至寶“儲真擬神陰陽雙鏡”,自然不至於信心不足,非得藉助孔雀一族的法寶掩飾自家身份。真正到了鬥戰之時,歸無咎自會將“山河萬里”祭出,唯有此劍,才用得較為順手。

事實上,歸無咎在九翼堂外時,聽說兵刃法寶的交易會先會持續數日,然後才是真正的珍品寶物,本打算隨意觀覽一番,數個時辰之後就回返。

但是真正看到了陳列在前的這三百餘件法寶,才改變了主意。

原因無它。這些兵刃品質甚高,如同本土人道文明中的“上祭器”一般,同樣超越了九宗序列之中非本命法寶的五品之限。

歸無咎回憶起既往曾經見到過有關妖族的典籍,這才想起,妖族煉器之法,按照由高到低分為恆器、古器、玄器、常器四個等階,約莫與本土人道文明之中的天祭器、上祭器、真祭器等層次相當。

妖族之中的煉器之法,雖然不同於人道之中“以身合器”之術的精妙,但是勝在兩樣優勢。

其一是許多妖族,往往伴隨成長的過程中褪下軀殼、皮囊、骨骼,善能用作煉器材料;其二是妖族本命真火,較之人修的丹火、嬰火不知強出多少,利於煉化外物。

因此,論煉化靈巧妙用的神異之寶,妖族修士自然遠遠不如人修;但是單論煉製兵刃品質,其也不見得差了。

眼前這三百餘件法寶,雖然無有一件相當於“天祭器”的“恆器”,但是相當於“上祭器”一流的“妖族古器”卻為數不少。

歸無咎的“空蘊念劍”雖然至為高明,得法完全,但是畢竟威力太強,常常令他有“殺雞焉用牛刀”之嘆。

倒是相當於“劍鞘”一門的有形劍術,尤其是分光化影一脈,卻是他實戰中更常用到的手段。過往百載,從來是“小苒依依”和“山河萬里”雙劍負身。維持這個形象,直至今日。

“小苒依依”取自越衡宗玄墀閣,本是相當於第四煉的法寶;而“山河萬里”一出世便是六煉之寶。二者本有高下之分,只是還並不算大。只是,如今經由建章門一煉,“山河萬里”已經相當於七、八煉的寶物,兩者的差距就由此凸顯出來。

歸無咎也不是沒有想到過再尋一把名劍,取代了“小苒依依”的位置。

只是諸隱宗的“上祭器”雖然不少;但是這等以性命鑄就的法寶,十有八九都是有主之物,暗藏著每一人的前輩因緣在其中。貿然求取、交換,縱然付出更高的代價,也總是壞了他人緣法,也有違道心。

至於斷了傳承、隸屬宗門的無主之器,其實也有幾件;可惜其品質歸無咎也看不上眼。

今日,倒是迎來了一個機會。

小鐵匠突地來了興趣,傳音道:“歸無咎。你我作個賭賽,你敢不敢接?”

歸無咎道:“不知如何賭法?”

小鐵匠興致勃勃地道:“不妨你將這三百二十件法寶一一看過,選出品質最佳的五件。本真人預先將答案記下。隨後比對,看看你能對了幾件?”

歸無咎心知小鐵匠要賣弄本領,但也想見機看一看自己眼力到底如何,欣然同意,笑言道:“好”。

此時已有不少人開始下注競價。

此間的競價之法,也極為別緻,全無妖族的粗魯不文,反而異常清新別緻。許是孔雀一族孤傲高潔,與那些好勇鬥狠的族群不大相同的緣故。

每一件寶物背後,都是一座屏風。那屏風之上的畫像,無一例外都是一片緻密的翠竹。

這竹子是有講究的。

雖然這一片片竹林,形狀各異。但是細數每一幅圖畫之中的竹節,總數均是千節。

歸無咎等人入殿之時,人人領了一枚“感元靈石”。若是有誰看重了那一件寶物,心中默唸屏風序號,隨後手中依照“感元靈石”的刻度,逐漸注入法力。那件法寶背後的屏風竹林圖,就會產生變化。

每加註一百萬靈石,背後竹圖之中,便有一枚竹節由淺色變化為深綠。同時,左側圖卷留白之處,就會顯化出當前出價最高之人的姓名。

當然,這姓名是你留在“感元靈石”之中的姓名,並非其未卜先知,能夠得知競賣者的真實姓名。

歸無咎初時心中一算,千節竹節,每注百萬,不過是十億靈石,就能將一幅“竹節圖”盡數染成深綠。看來這封頂的價格也還算厚道。

但是深入瞭解之後,歸無咎才知是自己想的岔了。

若有人出到十億價格,這竹節圖染色盡歸深墨,其實只是一瞬;隨後便會重新還原本來的淡淡綠色。同時圖卷之上,會顯影出一個大大的“諸”字。

如是二十億、三十億、四十億以此類推。竹節圖上,每增加十億,將竹節圖染成全碧之後再恢復原貌,會依次顯化“諸沃之山,萬寶鹹集;賓客往來,共襄盛舉。”十六個字。

唯有第十七遍全綠之後,才永遠固定綠色,再也變化不得。

所以,封頂的價格不是十億,而是一百七十億。若是有誰出到這個價格,那麼不必受時辰限制,你當場便可得了這件寶物。

只是,目前出價之人,所出的價格只是試探性的,至多三五千萬,頂多一億出頭。

而隨著歸無咎和小鐵匠慢慢踱步,身後有意無意跟隨的人,卻越來越多。

原來,孔雀一族這新的競價之法,雖然雅緻,抑且迅捷高效。但是卻相較往常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那就是主持拍賣之人對於寶物的介紹,以及起拍價格的多寡。

孔雀一族所煉製之寶,材料大同小異,內中品質的差異,若非精通器道之人,甚難斷明。

原本,等若是孔雀一族之人告訴你所拍賣之寶物價值幾許,然後放任競價。但是現在主人緘口不言,一切都要靠你的眼力自己去猜。

有識貨的,許能撿漏;不識貨的,只得盲人摸象。

這些妖族修士,十有八九粗魯不文,能有幾人精通器道?若憑自家本領鑑別法寶高下,那等若是純撞大運。

但是他們也不是傻子,自然會想到“跟隨”之術。

所謂“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此時已然不止有一人知道,歸無咎隨身所攜那舉動宛若真人的奇特傀儡“熊黃魚”,有鑑別法寶品質高下的本領。

於是,此輩都打著觀看歸無咎如何下手,再出手哄抬截胡的主意。其中,遠遠跟隨在後的,更有流澤、流葵等人,躲在暗處。

兩刻鐘後,小鐵匠興奮傳音道:“歸無咎,你挑選好了沒有?好了我們就比對結果。”

歸無咎眉毛一挑,從小鐵匠的狀態之中察覺到了幾分不同尋常的味道:好像這傢伙手拿把攥吃定了自己一般。

歸無咎的確是看重了好幾件相當於七煉、八煉品階的上品兵刃,均是劍屬。他對於自己的眼力,自有幾分自信。但小鐵匠的狀態,分明告訴他,有什麼寶物和光同塵,定能逃過自己耳目。

莫非自己又要大有斬獲不成?

只是,歸無咎有意無意看了一眼身後。現在看起來,縱然挑選了上乘的寶物,想要順利入手,似乎也併入容易。他看上哪一件,身後之人,必定要抬哪一件。

雖然他靈石大大的有,可是卻不願意平白無故讓人宰了去。須得想個法子方可。少頃,心中有了主意,傳音道:“比試之後,還需要你這‘熊黃魚’配合演一出好戲。”

……

ps:本來想些的競價套路,寫一半放棄了。寫點悠閒有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leku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