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凱斯堡戰役,對於西班牙方面不亞於一場超級大地震,哈凱斯戰役剛結束,訊息傳到馬德里的時候,就引起了馬德里方面的極大恐慌,國王和諸多權貴們匆忙調集更多的兵力囤積在馬德里,同時開始派人聯絡楚國人,試圖進行和談。
但是這一場戰役對於大楚帝國方面而言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這只是大楚帝國多年來在海外征戰裡所打過的諸多戰役的其中一場而已。
不管是規模還是烈度其實都非常低。
類似這樣的戰役在大楚帝國進軍南洋開始,基本上隔一兩年都要打一次,早期進軍南洋時期的一系列戰役,尤其是南洋大開發計劃裡吞併整個中南半島地區的時候,和暹羅,緬甸兩國所進行的一系列戰爭裡,其實規模還要更大一些,烈度也更大一些。
後續進軍印度的時候,也和印度當地的土著王國們打過不少仗,尤其是和莫臥兒帝國的一系列戰爭。
儘管在大楚帝國國內裡對印度那邊所爆發的戰爭沒什麼感知,很多普通人甚至都不知道楚軍駐防印度的諸多陸軍部隊,三天兩頭都在打仗,而且和莫臥兒帝國已經打了好幾次大規模戰役。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楚軍在印度地區裡是戰爭非常頻繁的,只是很多時候這些戰鬥大多都是由印度僕從軍打的,作為主力的楚軍正規軍一般都是作為督戰隊,技術兵種支援而存在,很少說直接動用正規軍的步兵和莫臥兒帝國的步兵們戰鬥。
這主要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畢竟在楚軍大規模列裝後裝線膛槍炮之前,楚軍裝備的主力步兵武器也不過是火帽擊發槍以及前裝滑膛炮而已,儘管技術已經大幅度領先各國土著,但依舊有著前裝滑膛武器的諸多侷限,比如射程近,射速慢等。
採用這種武器以及線列戰術的楚軍,哪怕能夠獲得巨大的戰略以及戰術優勢,但是運氣不好的話也會遭到大量的傷亡。
哪怕敵軍只是一群使用弓箭長矛的冷兵器軍隊,但是運氣足夠的話依舊會給楚軍造成一定的傷亡。
如此情況下,楚軍也就在印度半島地區大規模組織建立了印度賤民為主要兵源的印度軍團。
從開始的一個團,再到如今的十多個師。
如今的印度軍團實際上已經承擔了在印度地區的主要作戰任務,尤其是步兵作戰任務。
從而大幅度減輕了楚軍不必要的傷亡。
再到後來攻略非洲的時候,楚軍也派遣了印度軍團前往非洲和當地土著作戰,以減少正規軍裡不必要的非戰鬥減員。
在印度地區也好,在非洲地區也好,印度軍團都獲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大幅度減輕了楚軍不必要的傷亡或非戰鬥減員。
這也導致了楚軍在印度半島,非洲地區裡形成了一整套使用印度軍團的戰術。
基本核心就是以印度軍團的步兵為主要作戰兵力,楚軍正規軍則是充當督戰隊、技術以及支援兵力,如派遣騎兵以及炮兵督戰、支援作戰。
使用這樣的戰術,楚軍在印度半島地區裡先後和莫臥兒帝國打過了不少仗,如此才能夠迫使莫臥兒帝國和大楚帝國簽署了一系列條約,包括全面開放市場,限定關稅,去帝號,放棄對大部分印度地區的主權和宣稱,割讓孟加拉地區等恆河入口地區,放棄孟買周邊地區等。
後來又被迫接受大楚帝國的保護,喪失了軍事指揮權、外交權,甚至連普通內政等權利都需要接受大楚帝國方面的監督。
為此,大楚帝國還特地派遣了一個莫臥兒監督,以監督莫臥兒帝國方面的舉動。
利用這一系列的戰爭獲勝以及簽署的條約,大楚帝國還順帶把莫臥兒帝國進行了分割,昔日掌控了中部以及北部地區的莫臥兒帝國,如今已經淪為只掌控了部分北部領土的小帝國了。
而在莫臥兒帝國分裂之後,大楚帝國把其中的一部分沿海地區直接收入囊中,設立了若干直接掌控的殖民地,如孟買州、夢孟加拉州、印東州、果阿州這四大州。
此外又扶持成立了大小十多個當地土著的王國,如吉吉拉特王國等。
至於直接設立行政機構,進行大規模移民統治的地區,則是印度南部地區,不過面積其實不大,直接掌控這個地方,更多的還是為了直接掌控保克海峽,確保航線安全。
這個直接統治的地區又被稱之為印南省,大楚帝國在這裡直接設立了印南巡撫,設立各府、縣,並大規模移民。
上述一系列的過程裡,自然少不了戰爭。
所以別看大楚帝國國內一片祥和,但實際上楚軍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海外打仗,一些戰爭規模也是動不動就好幾萬人的。
只是國內很多人不知道而已,或者說知道了也不太關注……
如今在歐洲地區發生的哈凱斯堡戰役,對於大楚帝國國內來說也差不多……看似戰鬥規模有好幾萬人,但實際上烈度非常有限,己方傷亡才十多個人……這種戰鬥往真的說,還不如一次失敗的小規模戰鬥行動。
楚軍在海外,也不是所有時候都一帆風順的,有時候倒黴的遇上了土著伏擊,土著一噸弓箭直接射過來,死傷的楚軍正規軍將士數量都不止這點。
楚軍強勢,其實是強在正面戰場上,而一些小規模零星的戰鬥力,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遭到土著襲擊埋伏的時候,也很容易陰溝裡翻船的。
要不然,楚軍為什麼大規模組建印度軍團這種僕從軍啊,就是因為需要印度軍團這種僕從軍去承擔大量的巡邏、小規模戰鬥任務,進而避免自家正規軍士兵不必要的傷亡。
強悍如楚軍,依仗著絕對的武器以及戰術優勢,能夠在正面戰場上橫推任何一個土著國家,而且是輕輕鬆鬆……但是遇上零星襲擊一樣很頭痛。
今天被冷箭射殺幾個巡邏士兵,明天哨卡被土著偷偷摸摸的用簡易火炮炮轟又死幾個,過兩天又被打黑槍死幾個……縱然影響不了大局,但是也是很噁心人的。
為了防備這種零星的非對稱襲擊,早期的時候楚軍往往需要動員大量的兵力,耗費大量的軍費,長久下來就得不償失了。
針對這種非對稱零星襲擊,楚軍的解決辦法是組建大量的印度僕從軍,然後用這些印度僕從軍進行日常的巡邏,小規模戰鬥。
當然也會加上一個超高壓的鎮壓措施,比如有巡邏隊被襲擊,那麼就會對周邊的土著村鎮進行肅清作戰……
賤民出身的印度僕從軍士兵們,他們自己很樂意前往那些昔日他們都不能進去的村莊和城鎮,把那些昔日看不起他們,高高在上的所謂高種姓人挨個槍斃掉。
有時候楚軍的軍官一再嚴令不允許濫殺無辜之類的,但是卻很難有效管束這些印度僕從軍。
這些印度僕從軍計程車兵們,他們的低賤出身再加上楚軍對僕從軍的慘無人道,幾乎磨滅人性的殘酷訓練,會導致這些僕從軍士兵面對當地高種姓人的時候,往往表現的異常殘酷……
多少有些變態。
這種變態心理哪怕是到了歐洲也如此,其實在戰鬥過程裡,西班牙人真正當場戰死的遠遠沒有八千人這麼多。
畢竟這一場戰鬥雙方並沒有短兵相接,楚軍一開始就用炮擊把西班牙人軍隊給幹掉了。
但是在後面進行攔截抓俘虜的時候,執行任務的兩個印度僕從軍步兵團表現的異常殘酷,他們會對受傷無法行動的西班牙傷兵進行補槍不說,而且稍有不順,甚至單純為了些許戰利品就會對潰兵進行圍獵式擊殺。
所以到最後,西班牙人的陣亡人數是超過了八千人,其中至少半數以上都是死在了印度僕從軍的手上。
這要是換成楚軍正規軍來抓俘虜,西班牙人的陣亡人數是不可能有這麼多的。
實際上這種情況還沒有結束,抓了兩萬多人的俘虜後,這些俘虜基本都交給了印度第三師進行看押管理。
結果沒幾天過去,這兩萬多俘虜裡的傷員就基本死光了……那些印度僕從軍看管戰俘的時候,才不會管那麼多呢,戰俘需要自己搭建帳篷,勞動才能夠獲得微不足道的食物。
這種情況哪怕是沒受傷的戰俘都異常難受,更別說那些受傷的戰俘了。
至於救治……這年頭醫藥寶貴,楚軍遠征軍裡所攜帶的醫藥只夠正規軍自己使用,印度僕從軍裡只有楚國人軍官以及僕從軍裡的土著軍官才能夠獲得藥物救治。
換句話說,印度僕從軍一旦受傷自己都無法獲得藥物救治,只能進行簡單的治療後硬扛過去。
這些西班牙受傷戰俘還想要救治,那是不可能的事。
這一系列事情搞下來,等這些西班牙戰俘被押送回到加的斯的時候,就只剩下區區八千多人了。
搞的加的斯方面的幾個大佬很不爽……這些戰俘本來都是預定的免費勞動力呢,這修建港口泊位,以及各種基礎設施都需要這些戰俘呢,結果被印度僕從軍的人直接一通折騰死了這麼多。
但是對此也無可奈何……印度僕從軍是什麼樣,楚國人自己更加清楚,甚至很多時候印度僕從軍表現出來的殘酷,都是楚國人縱容出來的。
這印度僕從軍在印度半島地區裡,如果對印度土著不殘酷,楚軍還不敢用呢……哪裡還會組建十幾個師,總兵力已經超過十五萬人的印度僕從軍啊。
很顯然,印度僕從軍裡的土著軍官大多也不是傻蛋,基本也都知道這些事實……要想獲得楚國人的信任,成為一名在土著面前高高在上的印度軍團軍官,獲得遠遠超過自己賤民種姓的生活條件。
你總得付出什麼,表現出來自己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表現出足夠的忠誠。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必須跟著楚國人走,不要再把自己當成什麼印度人。
楚國人要的只是效忠於楚國的僕從軍,而不是一支印度人的軍隊……
作戰的時候,僕從軍的土著軍官但凡表現出一絲一毫對印度土著的不忍,善意……那麼也別指望繼續獲得楚國人的信任了,後頭立馬就是調職甚至免職……
這些諸多種種,都導致了印度僕從軍裡的土著軍官以及士官們,其實都不得把自己和昔日的族群進行切割。
不進行切割,你連士官都當不上,更別說更進一步成為土著軍官,即專門授予印度軍官裡傑出者的‘同尉’軍銜。
該軍銜並不是由大楚帝國正規軍裡的軍政部授予,而是由‘奉旨總督印度軍務大臣’直接授予。
因此該軍銜,在正式官方檔案裡,又被稱為‘總督委任軍官’,和傳統意義上的大楚帝國裡的正式軍官是不是一回事。
總督委任軍官,只有一個單獨的軍銜,即‘同尉’,主要擔任僕從軍裡的‘營、連、排’三級營務長,協助楚國人軍官指揮部隊……這個職務,其實就是楚國正規軍裡,由高階士官擔任的營務長。
楚軍在新式部隊裡的排、連級、營級部隊裡設立營務長,排營務長由上士擔任,連級營務長由軍士長擔任,營級營務長由高階軍士長擔任。
為此還新設立了高階軍士長這個高階士官軍銜。
這些軍士長以及高階軍士長,都是從軍多年的資深士官,瞭解軍隊內的各種情況,能夠有效的協助軍官處理各種營務。
同時也是給了士官們一個良好的晉升體系。
畢竟之前的楚國裡計程車官裡一般都是擔任副班長,班長以及技術兵種骨幹,再往上就很難了,新設立一個高階軍士長,同時擴充軍士長以及上士這兩個軍銜的任職空間。
如此不僅僅能夠讓軍隊保留更多經驗豐富的資深士官,提升部隊的戰鬥力,也能夠解決從軍一輩子的高階士官的退役安排問題。
能夠混到上士這個級別計程車官,那基本上都三十幾歲了,這個時候退役很尷尬的……畢竟又不能和軍官那樣直接轉業到地方機構裡直接進入官員序列,而且軍官都是清一色相當於大學學歷畢業的高階人才,轉業到地方很受歡迎的,哪怕不接受轉業安排,自己在外頭闖蕩,也大把企業會接受。
但是楚國裡計程車官的話,基本都是士兵晉升而來,頂多在軍隊裡上夜校,自行考取初中文聘,而且從軍十幾二十年,除了打仗啥也不會……轉業安排起來就很麻煩,高不上低不就的!
待遇高了,地方嫌棄……而且這些資深士官的文化水平的確有所欠缺,很多職務都不好安排。
待遇低了,比如安排個地方官府機構裡的馬車伕,官辦企業工人之類的,待遇又太低……
最後嘛,軍隊其實也不想太早放走這些經驗豐富的基層骨幹專業人才。
所以軍隊內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乾脆設立了高階軍士長這個新軍銜,又擴充了上士以及軍士長這兩級軍銜的服役職務。
如此解決這些資深士官的服役年限問題,延長他們的軍隊生涯,讓他們服役到四十多歲的時候再退役安排到地方機構裡一些閒職養老完事。
所以在大楚帝國的正規軍裡,現在計程車官其實還是比較有前途的,只要能夠在四年服役年限之前,成為士官,哪怕只是個下士,那麼也能有繼續上升的空間,如果實力夠,運氣好還能混到四十歲左右退役,那基本都是軍士長軍銜了。
到時候軍隊往往會直接給你安排到地方官府機構裡的一些清閒職務養老,或者伱想要繼續幹辛苦工作的話,還能安排到巡警機構裡當個級別高一些的巡警,退休之間混一個正七品基本都沒啥問題。
這輩子,基本就穩妥了。
而正七品,這幾乎已經是很多高中、中專畢業,經歷正式科舉進入官場的低階官員們一輩子奮鬥的終點了。
這對於很多高小畢業就進入軍隊,家境貧寒的普通子弟而言,已經算得上是跨越階層了。
在大楚帝國裡從軍,還是比較吃香的。
學霸們考軍校,然後一路當軍官往上爬就不說了……這些人基本上從考上軍校的那一刻起,就是中上階層裡的一員,稍微升幾級,在老家那一片妥妥就是當地上流社會里的牌面人物。
而普通人當兵的話待遇也很不錯,哪怕只是服役四年退役,基本上也會安排工作,一般都是安排到官辦企業裡任職……不願意接受工作安排,也可以拿著一次性的退役金自己去闖蕩。
如果能夠成為士官,哪怕只是個下士,那麼下士退役的時候基本都會安排到巡警、辦事員等正式的官方行政機構裡,有正兒八經的品級的那種,哪怕只是從九品,但這也是鐵飯碗,不犯錯誤基本都能穩一輩子。
如今的普通巡警,普通人想要進來,你首先就得有個高中或者是專門的警務中專學院裡學習,然後還得開始,一大堆人競爭才能夠獲得一個從九品的基礎巡警職務……
如果能夠在上士、軍士長這個級別裡退役,那麼待遇還更好一些。
一句話,只要你從軍,那麼帝國就能把你這輩子給安排好了,大富大貴沒指望,但是穩定生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也是為什麼每年都有很多貧寒子弟踴躍報名參軍的緣故,從軍對於絕大部分貧寒子弟而言,有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好的一次擺脫貧困生活的機會。
大楚帝國內部的一系列因素而導致誕生的營務長這種職務,而經過實踐後發現的確也不錯,所以軍方就開始把這種營務長的制度延伸到了印度軍官這種僕從軍裡。
作為總督委任軍官的‘同尉’的專屬職務,這個過程裡,總督委任軍官的同尉,雖然依舊只有單獨的同尉軍銜,不過也分一二三等,分別對應排、連、營三級營務長職務。
而這些總督委任軍官想要晉升也很困難的,不僅僅需要經驗和資歷、熟練漢語,更重要的還是需要忠誠。
畢竟這些總督委任軍官,對於楚國而言,就是用來掌控僕從軍的紐帶……或者說傳聲筒。
這紐帶如果出現問題的話,楚國人軍官也很難直接指揮那些土著士兵了……兩者間語言都不通。
基於這種特殊性,楚國人對委任軍官的要求非常高,考核也很嚴厲,而對於有心上進的印度土著士官而言,自然會有所行動,以表示自己對大楚帝國的忠誠。
由此造成了印度軍團裡的很多土著軍官,對待印度人也好,對待非洲乃至歐洲土著也好,都是非常的殘暴。
因為,他們是一群沒有國家和民族,甚至連退路都沒有的人,除了為大楚帝國效忠,他們沒有別的出路。
哈萊爾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最早一批投奔楚國人的印度人,他老早就在印度軍官裡服役,並且成為了第一批總督委任軍官,成為了同尉軍銜。
後來同尉軍銜細分為一二三等的時候,他一開始雖然成為了三等同尉,但是沒多久就晉升為二等同尉。
而到了歐洲這邊後,他已經成為了一等同尉,擔任印度軍團第三師第九步兵團下屬第一步兵營的營務長。
甚至可以說,在這八百多人的步兵營裡,除了二十幾個楚國人軍官外,就屬他的許可權和地位最高了。
這也是印度軍官裡無數印度士兵們需要仰望的物件!
而哈萊爾的確也挺滿意自己如今的狀態,多年在戰場上積攢的錢財,讓他順利的在東非殖民地裡裡購買了一片土地,中間他還特地回到印度孟買老家,娶了他們老家裡一個高種姓家族的女人。
娶親過程自然不太和諧,少不了威脅利誘甚至子彈。
哈萊爾為此還欠下了昔日一起從軍,如今在老家那一帶駐軍擔任二等同尉的前戰友的人情……哪怕當地駐軍的楚國人軍官收了他的錢後,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想要拉著幾十號印度軍官計程車兵,端著槍去上門提親這種事也是需要人情的。
儘管花銷大,欠人情,過程還麻煩,但是哈萊爾樂意啊!
他大老遠從非洲跑回老家,為的就是心中的不甘或者說一種報復心態:讓你們昔日看不起我,欺負我,現在老子這個達利特賤民就騎在你們剎帝利嫡女的身上……
還別說,騎在昔日自己需要仰望的家鄉高種姓家族嫡女身上,那是真的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