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農業生產,是一種勞動力密集產業,不管是種植水稻還是小麥這些主糧,還是說種植棉花,桑樹,甘蔗這些經濟農作物,都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的。
同時傳統農業的生產工具也不咋地,農村地區裡連耕牛、役用馬都算不上太過充足,很多農民家庭的耕種只能全部依靠人工,使用牛馬等蓄力種植的都少。
饒是大楚帝國機械行業持續發展,鋤頭,鐮刀等生產工具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本質上變化不大。
依靠得靠大量的農業勞動力進行生產。
這種問題,其實在關內諸省裡其實問題不大,因為很多地方都是屬於人多地少,即便是人比較少,地比較多的地方,比如北方的幾個省份,那也只是相對而言。
這些地方里的農業生產,基本上沒有收到太大的勞動力緊缺的情況。
但是在東北的幾個省份裡,這種情況就不一樣了,當地人少地多,尤其是遼北、黑水省這兩個地方,有著大片的待開發土地,但是總人口卻是不多。
哪怕採用馬耕進行耕種,人均糧食生產水平對比關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依舊保守勞動力不足的困擾。
而普通的農戶家庭還沒什麼直觀感受,因為他們的土地擁有量雖然也多,但是這個多隻是對比關內而言,一般來說,單個家庭種植幾百畝地也就差不多了,就這,也只能採用馬耕這種粗放式經營的方式。
但是對於遼華農業公司這種超大型的農業種植公司而言,勞動力緊缺的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這前頭一望無盡的水稻田,就是困擾著華天忠的難題!
依靠人工收割是非常費時費力的一件事,一個人每天撐死了也就收割幾畝地而已……但是遼華農業公司今年種植的水稻面積,可是超過了十萬畝。
而且糧食收割是有時限的,太早收割水稻還沒有完全成熟,太晚收割的話,糧食又會過熟而掉落。
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把這些糧食收割起來並脫粒,這可不是容易的事。
短時間內需要的勞動力是非常多的!
哪怕是遼華農業公司到處抽調人手也不夠,只能是高價臨時僱人。
如果能夠有一種機械收割機的話,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
華天忠根本就沒有多想,當即道:“找到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我要見他們,對了,如果他們帶了樣機的話,讓他們把樣機也帶上,空口無憑,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試一試就知道了!”
反正見一見人,看看裝置也用不了多久的時間,但是萬一這個河口農業機械公司搞出來的什麼聯合收割機真的能用呢,那可就解決了他們公司一大麻煩!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人家就等著遼華農業公司的回信呢,來推銷的人根本就沒做,就在隔壁鎮子上住著。
因為遼華農業公司擁有遼北,乃至整個東北地區裡最大的單一農場,比很多純官辦的農場規模都要大。
拿下遼華農業公司的訂單,對一個專門從事農業機械研發、生產的企業而言,至關重要。
這也是他們剛把收割機給研發成功,就迫不及待的找上門來主動推銷。
很快,遼華農業公司的協辦華天忠就見到了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
雙方見面的目的非常簡單而純粹,一個來推銷,一個希望得到一種農業機械裝置,因此簡單的打招呼問候過後,就是直奔室外的空地上。
那裡已經擺著好幾臺河口農業機械公司帶過來的裝置了。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代表上前介紹道:“今天我們帶過來的收割機有兩款,一款是蓄力搖臂收割機,操作的時候只需要兩匹馬拖著前進,利用地動輪為動力為收割機提供動力,進而進行收割,收割好的水稻會透過傳送帶傳送下放,在地面上一捆一捆的擺好!”
“後續只需要安排人手把這些水稻帶走脫粒機裡進行脫粒即可!”
“效率上,這樣的一臺雙馬型號的收割機,兩個人進行操作,收割十畝地只需要四個小時!”
“我們今年研發後,已經在多個小農場裡進行過試驗,試驗資料只多不少!”
“旁邊的這臺大傢伙,則是我們根據搖臂收割機進行了深入研發,融合了脫粒機後,打造出來的收割、脫離一體的聯合收割機,採用二十匹馬進行拖拉,效率更高!”
華天忠看著前面的這個收割機,一邊看一邊聽,聽到這個資料後道:“這麼說,表面上比人工收割至少提升了很多倍!”
“不過如果算上馬匹的勞動力,恐怕效率還沒這麼高吧!”
華天忠直接指出了問題所在,這種收割機,不管是單純的搖臂收割機還是聯合收割機看上去好,似乎收割效率比純人工提升了許多,但是這種裝置還是需要馬匹拖拉的。
而馬匹其實也是勞動力,養馬的耗費可比養一個人貴多了。
然而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代表卻是道:“馬匹的耗費雖然也有,但是在我們這地方,尤其是貴公司,馬匹可是不缺,缺的是人!”
華天忠聽罷沒有說話,因為對方說的是實情!
馬匹,說實話他們公司不缺,不說平時用的役用馬,隔壁的自家的馬場裡還有大量的役用馬可以隨時呼叫呢。
他們公司缺的是人!
準確的說是農忙時期缺人,而平常時候其實也用不著這麼多人。
在農忙時期,用蓄力代替人力進行高效率的耕種,這是一個可行的道路。
不過最終這種東西好不好用,還是需要試過再說。
當即,小型的搖臂收割機先套上了兩批役用馬,開始在一小片成熟要收割的小麥田裡進行試驗,他們這種收割機可以用來收割小麥,也能夠用來收割水稻。
遼華農業公司的小麥種植面積雖然不算很多,但是規模也不小,現在也正在進行的收割當中。
如今剛好用來試驗這種收割機的情況如何。
試驗一開始,就是吸引了包括華天忠在內所有人的目光。
這效率太快了。
只見兩匹馬拖著搖臂收割機,收割機不斷前進,不斷的割下大片的小麥,然後輸送後後方擺放好,而且還是一捆一捆的。
這樣一來,後頭只需要再來一輛馬車,把沿途收割好的小麥搬上車,再運到脫粒機那邊進行脫離後就可以了。
整個收割效率大幅度提升。
同等人力下,能夠提升好幾倍呢。
光這麼一種收割機,就能夠徹底的解決目前遼華農業公司所面臨的勞動力緊缺的問題。
而接下來的聯合收割機,則是更讓他們大開眼界。
這玩意收割的效率更快,而且還能直接完成脫粒並裝包,十多匹馬拉著聯合收割機駛過後,直接脫粒的小麥被傳送上來,工人直接裝包紮緊,然後就可以直接給旁邊的運輸馬車了。
至於說多出來的眾多馬匹的成本,這對於遼華農業公司來說都不算什麼,他們就不缺馬!
看過試驗後偶,華天忠又詢問了售價,最終當場下單。
他們並沒有看上那些搖臂收割機,只是少部分訂購而已,更多的還是那些大型的聯合收割機。
小型的搖臂收割機,那玩意一看就知道規模比較小的農場甚至家庭農場裡用的。
但是他們遼華農業公司的農場規模太大了,種植面積動不動就好幾萬畝甚至更多,要用就一步到位,使用幾十匹馬拉著走的大型聯合收割機。
雖然成本投入比較大,但是效率更高啊,能夠收割更多的種植面積啊。
沒錯,華天忠已經準備明年進一步增加小麥和水稻的種植面積了。
下了收割機的訂單後,華天忠就讓河口農業公司的人第一時間發貨,今年的收穫季快到了,他們還等著用呢!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直接笑呵呵的拍著胸脯打包票,他們公司的生產線已經建立,也生產了一批存貨,這一批貨物能夠第一時間發過來。
然後還嘗試著詢問遼華農業公司對蒸汽動力的收割機等各種農業機械有沒有興趣,他們公司正在研究蒸汽機動力的各類農業機械呢,要不要下個預購訂單什麼的。
華天忠自然是表示,如果你們研究出來了到時候就看一看,東西好肯定要!
這其實就是一句客套話,好東西的話華天忠不會有任何猶豫,肯定是買的。
如果東西不咋地,那也別指望他下什麼預購訂單,鬼知道你們到時候做出來的是什麼東西。
他們公司的錢,可都是辛辛苦苦種田種出來的,可不會隨便浪費。
再說了,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主要客戶,就是這些大規模種植的企業或種植戶們。
而遼華農業公司就是他們最大的客戶,用不著擔心他們做出來好東西留著不賣之類的情況。
在這種合作交易裡,作為購買方的遼華農業公司還是非常具有優勢的。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也想要維持和這個大客戶的良好合作關係,甚至走之前都把當樣品的一大一小收割機也留下來。
現在遼華農業公司的小麥正在緊張收割當中,對收割裝置的需求量非常大,能夠有收個裝置的幫助,能快一點是一點,等忙完小麥收割,他們就要開始收割水稻了。
當然,這兩臺收割機也不是白送,而是直接被人家遼華農業公司給買走了,算進了第一批訂單了。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行動非常快速,他們為了撬開遼華農業公司這個大客戶的口袋,同時想要以遼華農業公司的訂單為突破口,繼而開啟更大的市場,因此在推動這一合同的時候非常賣力。
一邊是加班加點生產,一邊把庫存的裝置先發貨,儘量不延誤遼華農業公司的收割季。
這些裝置將會被拆成主要零部件的狀態,然後打包透過蒸汽船隻往遼河逆流而上,等到遼河航道不能走之後,再透過馬車運輸。
為了加快運輸,他們還額外支付了大筆加急運輸費用呢,如此才把這一批收割機及時送到了遼華農業公司的農場,然後再用技術人員進行組裝。
這一訂單,他們其實都沒賺多少錢,但是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看重都不是這一筆訂單本身,而是看重後續更多的訂單。
不僅僅是遼華農業公司的後續訂單,更是其他種植公司乃至那些種植大戶們的訂單。
這一筆訂單,就是用來打廣告的,爭取讓他們的收割機一炮而紅!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當這一批收割機抵達了遼華農業公司的農場後,瞬間就引起了轟動!
遼華農業公司可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種植企業,擁有規模最大的農場呢,他們的很多動作自然也是被各種同行們做關注。
之前的時候,不少同行們聽聞遼華農業公司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一個個笑呵呵的等著看笑話。
在東北這地方,想要擴大糧食的種植面積,只要你不怕虧本很容易的……土地基本不要錢,官府手裡有大量的可開發土地,只要你敢來投資開發種植,人家官府就敢免費送你二三十年的使用權。
但是土地易得,勞動力難求啊!
不管是播種還是收割,糧食種植業都是需要大量人手的,而在遼北這破地方,哪有什麼閒散勞動力可以讓你僱傭啊!
再說了,到了農忙的時候,本地的農民基本都忙著自己家裡的土地,可沒時間去那些大農場裡打零工,至於城市居民,那也沒多少人,有的也是那些工廠企業的員工。
所以,對於很多大型農場來說,他們基本都是採取長期養著一批員工,這些員工也是職業農民,農忙的時候種田,農閒的時候養殖牛馬之類的。
而到了農忙的時候,還需要從外地裡僱傭一批零工。
這種模式持續了好多年了,甚至都催生了一批在農忙的時候,專門靠幫大農場們幹活群體呢,這些人的工錢可是很高的。
但是今年,遼華農業公司卻是在增加了播種面積後,卻是沒有大量僱傭臨時工,這就讓很多人不解了。
一些人仔細打聽了之後,才發現這些遼華農業公司竟然是使用了一種新型的機械裝置,直接用機械來進行收割。
而採用機械收割之後,他們的自有長期員工就能夠完成所有收割作業,根本用不著從外頭大量僱傭臨時工。
並且還聽聞,他們哪怕是採用自有員工,這農忙的時候還提前幹完了,得以騰出更多的人手進行其他工作。
這讓其他的同行們很驚訝。
什麼收割機啊,竟然有這麼大效果?
這個時候,不用他們進一步打探訊息,人家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銷售人員們,就已經開始找上了眾多的種植公司以及那些尋常的大型種植戶!
找上去幹嘛,還能幹嘛,推銷他們的蓄力收割機啊!
這廣告打的響亮,不趁著這一次機會狠狠地撈一波,怎麼湊錢研發蒸汽聯合收割機啊!
一說到這個蒸汽收割機,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就是一陣蛋疼,前幾年高壓蒸汽機出現後,他們公司的高層認為可以把蒸汽機用在農業機械上,於是乎就一口扎進去了蒸汽聯合收割機的研究。
但是沒有想到,這玩意的技術難度那麼高!
搞了好幾年,研發經費一筆又一筆的砸下去,差點把公司的血肉都給榨乾了,但愣是還沒搞出來……好歹搞出來了個收割機的結構。
為了回血,他們一琢磨,乾脆把這套原本用於蒸汽機上的收割裝置拆下來,然後使用蓄力,做出蓄力收割機先賣出去……
萬幸的是,市場接受度還挺高的,趁著這一次機會賣出去了不少。
靠著蓄力收割機回了點血,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看著半成品的蒸汽聯合收割機,咬了咬牙,又把這錢給砸進去了……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不成功便成仁!
實際上是,過去幾年砸了這麼多錢研發蒸汽聯合收割機,龐大的沉沒成本已經讓他們想要退出來都不可能了。
為了搞這兩個玩意,他們不僅僅把過去幾年的利潤全部投進去了,而且還把過去的老本也砸進去了,為此還欠了好幾筆的銀行貸款。
這個時候如果停下來不搞,徹底破產倒是不至於,他們出賣一些資產,尤其是部分專利資產後,還是能夠還清債務重新輕裝上陣的。
但問題是,他們不甘心啊!
搞了這麼多年,這麼多錢都投下去了,現在說不搞就不搞了?開什麼玩笑。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狠狠地撈了一波後,轉身又繼續折騰他們的蒸汽聯合收割機去了。
無獨有偶,這年頭看重蒸汽農業機械的廠家,也不止河口農業機械公司一家,還有其他廠商呢。
實際上,國內研究農業機械裝置的廠家不少,哪怕是收割機這種東西,其實也有很多,只不過大家的技術路線不一樣,效率也不一樣就是了。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只是在東北這一塊的農業機械領域裡做的比較好,但是帝國大了去,其他地方也有企業做各種農機裝置的。
唐山機械公司就是這麼一家專門生產農業機械裝置的公司,實際上他們也正在蒸汽機為動力的農機裝置。
他們的研發重心倒不是收割機,而是蒸汽犁地機,而他們的研發進度也是坎坷的很,幾年時間下來,錢花出去不少,但是愣是沒搞出來可以實用的蒸汽犁地機,不是這裡有問題就是那裡有問題。
折騰的非常難受。
兩家農機企業都陷入了蒸汽機農機的研發困境裡,這其實也不是單獨情況,甚至都不是農機行業裡的獨有情況,而是當代諸多機械行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
那就是隨著技術越來越發達後,新技術的門檻變的更高了,相應的研發投入也變的越來越高了。
這對部分企業其實很不友好,尤其是自身缺乏研發能力,同時又沒有足夠資本進行收購的方式來獲得新技術的企業而言。
在技術不斷進步革新的時候,他們往往就很難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最後逐步沒落。
不過反過來,不斷的技術進步,不斷的革新又會讓部分企業獲得龐大的機會,進而做大做強。
受益於大楚帝國完善的專利法,當一些企業研發出來一些新技術的時候,其實靠著這麼一項新技術的專利就能生存的很好,如果搞出來幾個獲利空間巨大的專利技術來,那麼分分鐘就做大做強了。
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廣州機械公司。
廣州機械公司,雖然說以前也算是大型企業了,員工也不少,但實際上也就是名字好聽,產品其實不咋地。
他們的各類機床裝置也就只是二流,雖然也有訂單,但基本就是賺點辛苦錢。
更多的還是靠著各類廉價便宜的農具產品過日子。
說白了,搞蒸汽機之前的廣州機械公司,就是一賣鋤頭的。
不過後來他們在當地官府的扶持下,獲得了低壓蒸汽機的專利技術併成為了國內第一批的低壓蒸汽機的生產廠商。
這才日子稍微好過一些,不過也只是好過一些而已。
因為低壓蒸汽機又不是他們的,而是皇家理工學院蒸汽機研究所的,為了推動蒸汽機快速大規模應用,低壓蒸汽機的全套基本專利那都是敞開了進行授權。
到現在為止,全國估計都有好上百個廠家獲得過低壓蒸汽機的專利授權呢……等以後,估計還會直接免費授權呢。
廣州機械公司,也只是趁著獲得專利的時間比較早,進而成為了國內的三大蒸汽機廠商之一,但是即便如此,他們的技術也是最落後的,要不然早期也不會生產製造小型蒸汽機而著稱了……因為他們的技術就只能搞這些小型低壓蒸汽機。
低壓蒸汽機時代裡,廣州機械公司名義上掛著三大蒸汽機廠商的名頭,但實際上賺的錢還不如搞大型蒸汽機的天津機械公司的十分之一。
一些競爭對手有時候都蔑稱他們就是一個賣鋤頭……
憋屈的很!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廣州機械公司下了決心搞技術研發。
生產低壓蒸汽機和鋤頭賺來的錢,幾乎全部投進去高壓蒸汽機的研發當中,同時也獲得了友商,尤其是造船行業甚至海軍的支援。
最終,他們成功的把高壓蒸汽機給搞了出來,而且還是自己擁有全套專利的高壓蒸汽機!
靠著高壓蒸汽機,一舉成為了國內最大的蒸汽機供應商,同時也是最賺錢的機械公司。
這是以弱勝強,最終翻身上位的典型案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