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冬天,大楚帝國突破了新式榴彈技術,並搭配研發出來了十八斤輕型榴彈炮後,大楚帝國軍務院下屬的軍械部就要求火炮研究所,各大兵工廠研究所研發並生產一系列的榴彈炮。
當時立項的第一批專案有四個。
分別是大口徑榴彈炮,也就是十八斤榴彈炮、二十四斤榴彈炮、四十八斤榴彈炮。
以及中口徑榴彈炮:九斤輕型榴彈炮。
其中的十八斤榴彈炮,和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相比,炮管要更長一些,身管倍徑達到了十倍,由此帶來了更沉重的重量,整體重量幾乎是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的兩倍之多,但同時也帶來了更遠的射程以及更高的精度。
雖然有了十八斤輕型榴彈炮,但是陸軍方面的設想是,如果是在平坦地形作戰的時候,也不用太過考慮多出來的幾百公斤重量,完全可以選擇射程和精度。
二十四斤榴彈炮,這種二十四斤榴彈炮則是口徑達到了一百七十毫米,但因為身管比較短的緣故,這個榴彈炮哪怕口徑大一些,重量大體上也九斤野戰炮相當。
所以二十四斤榴彈炮,其實也能和九斤野戰炮一起用於常規戰鬥的。
按照楚軍高層的設想,常規師、軍級支援火力裡,將會是形成五斤、九斤野戰炮搭配十八斤輕型榴彈炮或十八斤榴彈炮以及二十四斤榴彈炮為主。
其中平原地形採用常規十八斤榴彈炮,山地地形採用十八斤輕型榴彈炮。
至於十八斤輕型榴彈炮,這玩意因為重量的緣故,實際上更加適合直接配屬給山區作戰的師屬炮兵團。
畢竟這東西的重量,也就只比兩斤半野戰炮稍微重一點,而且可以拆分馱運,在道路不好的地區裡應用更加。
至於說四十八斤榴彈炮,這玩意就無法用於常規野戰了,這東西口徑太大,重量也太沉,只能用於攻城作戰。
除了上述三個大口徑常規榴彈炮的研發專案外,軍械部還要求研發一種更輕的榴彈炮,用於作為營級支援火力,要求重量更輕,可以拆分馱運。
這就是九斤輕型榴彈炮了。
這款火炮直接從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簡化而來,首次配屬給了北方戰線,準確的說是進行整編換裝的第二十師,目前來說這東西其實還沒有參加過實戰呢。
如今送到雲南戰場上來,一方面是為了實戰檢驗這種火炮的實用性以及可靠性,為後續的大規模裝備應用提供支援。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這款火炮真的很輕!
挽馬直接拖拉,火炮加炮架加車輪,再加上前導車,附屬彈藥箱的行列重量,也才三百多公斤……
其行列重量都沒五斤野戰炮的炮管重……
輕便的重量註定了這種火炮不僅僅可以充當營團級支援火力,更加適合在山區裡作戰。
在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產量有限,各部隊又迫切需求的情況下,陸軍高層乾脆把一批新的九斤輕型榴彈炮送到了雲貴戰場,以補充前線火力。
第五師,也就順理成章的獲得了第一批九斤輕型榴彈炮。
第一批足足有十六門,可以編成四個哨。
第五師直接給每個團都配了一個,並投入了戰鬥。
而且為了進一步磨合,並尋找更加的山地作戰的戰術,第十八步兵團的這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也被直接加強給了甘欣榮少校的第三營。
第十八步兵團一共三個營,目前只有第三營完成了整編換裝,另外兩個營,一個營已經停止作戰任務,在後方十多公里外的一個小城裡進行整編換裝,估計換裝時間最少也需要一個半月以上。
還有另外一個營,目前則是比較分散部署在幾個後勤運輸節點裡,充當戰略預備隊的同時維護後勤線。
因此第十八步兵團裡真正能集結起來,參與比較大規模一線戰鬥的也就只有第三營而已。
得到了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的加強後,雖然上頭也已經下達了新任務給他,讓他去二十多公里外的一個小鎮支援隔壁第十九團的友軍。
但是甘欣榮並沒有著急帶著部隊趕過去,而是找了上頭申請休整補充時間。
一方面是之前的邊關戰鬥力,看似只打了一個小時,但是彈藥消耗比較大,清一色採用燧發槍的步兵營,足足有八百多支燧發槍呢,密集射擊之下子彈的消耗量相對於採用火繩槍的部隊多了十倍不止。
哪怕士兵隨身攜帶的彈藥還有不少,但是甘欣榮一向來都是個很謹慎的人,這萬一執行新任務的時候,彈藥消耗量非常大呢,這打著打著子彈沒有了,豈不是要完蛋……
再加上之前的持續機動糧草消耗也比較大,也需要補充一批士兵吃的糧食以及騾馬吃的精飼料。
這彈藥和糧草如果沒有帶足就上前線,他怕出現意外。
在大山裡補給可不容易,現在走了,鬼知道後勤部隊什麼時候能夠把補給給送上來。
除了需要等後勤部隊上來進行補充外,他也是想要趁著這短暫的幾天時間熟悉加強給自己的這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
雖然之前他也得到過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的作戰配合,但是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直接嫡屬於戰役司令部所轄,輪不到他指手畫腳,打完邊關戰鬥後,這四門十八斤輕型榴彈炮就被調走了。
整個雲南方向一共才十二門十八斤輕型榴彈炮呢,很多地方都等著它們。
然而這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卻是直接配屬給第十八步兵團的,而他的第三營作為第十八軍步兵團裡僅剩下的主力部隊,不出意外的話,這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直接加強給他的第三營作戰。
如此情況下,自然也就很有必要進行熟悉清楚了。
不僅僅要搞清楚這四門火炮的各項效能,各種優缺點,還要讓手底下的步兵們熟悉這種火炮。
這樣打起來才能更加容易配合。
步炮協同,這可是楚軍裡很重要的一項科目,不管是野戰還是攻堅作戰裡,步炮協同都是非常重要的。
甘欣榮打報告,申請了三天的休整時間。
利用這三天時間,他等到了後勤補給隊,補充了子彈和彈藥以及其他一批物資,還獲得了一批新運輸過來九斤新式榴彈。
同時這三天時間裡,他親自帶著步兵和九斤輕型榴彈炮進行了幾次的實彈配合訓練。
三天休整結束後,甘欣榮帶著第三營以及加強給他的兩門兩斤半兩斤半野戰炮、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以及一個輜重哨,全軍超過千人奔赴前線。
上千人的一個營級戰鬥部隊,這也是新式編制裡的重要特徵。
營、團兩級編制,要比舊式編制更大,兵力更多,火力更充足。
帶著部隊出發的甘欣榮,花了足足兩天時間才抵達預定的小鎮和友軍第十九步兵團麾下的一個營進行了匯合。
之所以只有曲線十多公里,直線更是隻隔著兩座山頭,不過三四公里而已的路也走了兩天,倒不是遭遇了敵人拖延了形成,純粹是在深山密林裡行軍速度非常慢。
這裡的道路幾乎無法讓馬車通行,都是一些小山路,甘欣榮的部隊裡的六門火炮也好,各種彈藥糧草也好,全都是依靠騾馬進行馱運的。
也好在楚軍在南方各地省份,尤其是在四川,楚南以及雲貴當地,搜刮到了不少的西南馬,要不然還真的無法組織起來這種大規模的前線馱運呢。
西南馬,這算是一個統稱,泛指在西南各省裡矮小馬種,其中比較出名的則是滇馬。
這些西南馬雖然身形矮小不適合作為騎兵乘騎用馬,但是耐力比較不錯……唉,其實耐力不耐力什麼的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楚帝國目前就只能大批次的獲得西南馬,不用你也得用!
因此楚軍之前就大量使用西南馬作為役用馬,很多炮兵部隊裡的挽馬,都是西南馬,雖然力氣小了點,但是一匹西南馬挽力不夠,那就再加一匹……總歸是比沒有強。
然而等大軍進入了雲貴山地作戰,西南馬裡就體現出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優點。
這種馬匹,能良好的適應高原地形!
很多人估計還不知道,雲貴地區其實是高原,也就是雲貴高原,尋常馬種是不太適應這種高原地形的。
高原嘛,除了紫外線強,更重要的是缺氧!
而當地的西南馬能夠完美是適應當地的地形,因此楚軍在雲貴戰役裡,西南馬是非常重要的後勤運輸工具。
火炮、彈藥、糧草等各種物資運輸都離不開它們的身影。
就連騎兵部隊也是大量使用西南馬。
這一次甘欣榮少校率軍西進增援友軍,也是攜帶了大量的西南馬的,如此才能夠順利的攜帶火炮以及大批輜重,透過山間小道翻過兩座大山,彎彎繞繞後抵達目的地:金沽峽。
這個名字,既是當地一條漫長峽谷的名稱,也是峽谷東端小鎮的名字。
第十九步兵團下屬的第一營,已經在八天前攻佔了這個小鎮,後續他們本來打算直接透過金沽峽谷的,但是偵察兵卻是發現敵人在峽谷中間暗中修建了好幾座堡壘,甚至還部署有短炮。
敵人的堡壘選擇的地形非常的巧妙,既可以用短炮封鎖峽谷地步的通道,還能避免遭到楚軍直瞄火力的炮擊。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他們沒有選擇強攻,而是請求了後方更多友軍兵力以及曲射火力的增援。
上頭則是把兩座山頭外的第三營派了過來增援他們。
而更讓他們驚喜的是,第三營竟然還帶來了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