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學前往天津利達紡織公司視察,視察只是表面,更多的還是為了向外界傳遞帝國對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的重視態度,實際上視察沒啥好看的。
畢竟紡織業再怎麼吹,那也只是個低技術水平的勞動密集產業而已。
紡織業的重要性,在於關乎民生!
一方面紡織業關乎到穿這一重要民生行業,衣食住行裡紡織業佔據的就是衣這麼一大類。
能不能穿暖,能不能穿好,這直接影響到了帝國民眾的生活水平。
同時紡織業的低技術門檻,適應性廣,投資小,市場基數大等特點,讓紡織業能夠全面開花,不管是在經濟發達的廣州,松江,天津等地聚焦了大量的紡織產業,一大票中小城市也擁有大量的紡織企業。
就連王圖主政的河源府這個要啥沒啥的粵北窮山區裡,都有著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從紡紗到織布,印染,成衣各工序都有。
如此也就讓紡織產業,成為了很多地方,尤其是經濟落後地區發展工業的首選。
搞不了鋼鐵機械,還搞不了紡織?
這玩意有沒啥難度,搞幾臺紡紗機,織布機,隨便拉上幾十個甚至十幾個工人就行,這紡紗機和織布機甚至都不一定要用最新式的蒸汽機動力,隨便搞一臺二手的舊式蒸汽機都可以。
因此大楚帝國的大江南北里,紡織業才是最普遍的工業型別。
同時也是大楚帝國裡工業產值,拉動就業人數最多的工業型別,同時也是拉動一大票行業一起發展的龍頭行業。
紡織業的背後,是大量的機械、化工、鋼鐵、造船、鐵路、航運等亂七八糟的行業。
這就是為什麼農業國家搞工業化的時候,往往會首選紡織業為突破口的緣故。
原時空裡,最先搞工業化的英國,靠的是紡織業,而後續的法國德國等國家一開始也是靠的紡織業。
後進國家裡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及後續幾十年裡基本也是靠紡織業過日子。
我們等到了二十世紀末期該開放的時候,一開始也是主打紡織產業。
別跟我說重工業更好,鋼鐵什麼的才是工業的基礎,大道理誰都知道,問題是能不能做到。
沒有紡織業這種勞動密集產業賺來的外匯,你拿什麼購置機械裝置?沒有機械裝置,你練什麼鋼鐵?
近代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是怎麼發展工業的?
模式很簡單的,一個是依靠他們自產的生絲,把生絲出口到美國等地賺取外匯。
同時從印度等地進口棉花,然後利用國內的廉價勞動力進行加工成為棉布,再出口到中國以及其他地方,賺取外匯後跑到歐美採購機械裝置乃至戰艦。
生絲和棉布,這兩大類的紡織產業支撐起來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工業源頭。
沒有紡織業,近代時期的日本連機械裝置都買不起,談何發展重工業啊。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時期我們的工業模式也和日本高度類似,出口也是主要依賴生絲為主……而且雙方是國際生絲市場上彼此的最大競爭對手,這種慘烈的競爭是即分高下也分生死。
從經濟角度來講,近代時期中日之間的一系列戰爭是彼此競爭的必然結果,商業競爭導致的戰爭,從清末時期一直延續到二戰。
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紀後期,我們改革開放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也是依靠紡織業以及其他低端的勞動密集產業生產產品,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開啟國際市場進而獲得外匯。
8億件襯衫換1架飛機,說的就是這個模式。
而後頭的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國家,他們是摸著中國的石頭過河,搞的也是同一套的經濟發展模式,即優先發展紡織,電氣產品組裝等勞動密集產業,利用人口紅利積累工業化的資本。
這種經濟模式,用經濟學家們的話來說就是:人口紅利……
用大白話說就是:出賣廉價勞動力!
所以說什麼人口紅利的時候,別自豪……
放在如今的大楚帝國身上,當然和原時空裡的後進國家不一樣,大楚帝國並不需要利用廉價勞動力去換取外匯。
大楚帝國看重紡織業,看重的是其能夠帶動的大量就業,低門檻能夠支撐更多地方的工業發展。
至於出口賺取外匯這些東西……其實那只是順帶的。
因為大楚帝國的一系列工業產品,其主要的市場都在國內,出口份額其實很小的……
畢竟大楚帝國國內就有好幾億的人口,並且本身還是一個初步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城市人口規模巨大。
這意味著消費市場極其龐大。
哪怕是出口利潤非常龐大的軍工行業也是如此,軍械出口看似動不動就好幾倍的利潤,但實際上總量相對於大楚帝國的龐大工業產值而言,其實很小的……
大楚帝國的軍工行業,主要靠的是國內軍隊自己的採購需求。
比如海軍,每年造那麼多軍艦,這軍艦價格可是極為昂貴的。
一艘六千三百噸滿載排水量的應天級戰列艦,海軍採購價約為八十三萬楚元。
一艘兩千八百噸滿載排水量的錦州級巡洋艦,海軍採購價約為四十五萬楚元。
一艘一千五百六十噸滿載排水量的巴陵級護衛艦,海軍採購價為二十八萬楚元。
這說的只是海軍的三大類主力艦,此外還有大批次的其他軍械裝備的採購,陸軍動不動就幾千門火炮的訂單,換裝步槍的時候更是數以百萬級。
新型的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步槍,光是步兵用的型號,就生產裝備規模就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萬支,此外還改裝了一大批舊式的燧發槍。
因此相對來說,軍械出口雖然賺錢,但說白了也就是個零花錢,真指望出口賺錢,國內的一大票兵工廠早餓死了。
】
同樣的,紡織業也不例外。
這是一個內部需求強烈,市場廣闊,投資門檻低的行業,因此大楚帝國在過去的二十幾年裡一直都非常重視紡織業的發展。
這也是羅志學在天津視察的時候,會專門跑到天津利達紡織公司去視察的主要原因。
至於視察本身,那沒多大意思。
一群人在那裡裝作模樣的演戲呢,有啥好看的。
但是到了天津宋氏玻璃公司後,視察就不一樣了。
天津宋氏玻璃公司的佔地面積不大,廠房也不算多大,就連員工數量也不多,並且其相當一部分的員工都是研發人員以及搞技術的工程師。
純粹的低端普通工人,其實佔比不大。
這和紡織業這種密集低端勞動力的產業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雖然人家規模看似不大,但是產值卻是很大,毛利極高。
當羅志學聽到宋氏玻璃公司的負責人說,他們今年上半年兩個季度裡,各大業務已經完成了五百萬多楚元的銷售額時,都是忍不住道:“你們的產值,比一些幾千人的大工廠都要多了!”
這個時候,旁邊的一個海軍將領都忍不住滴咕:他們一臺航海望遠鏡都買好幾萬楚元,產值不高才怪了。
海軍對他們公司的產品這麼貴,可是很有怨氣的。
預計配屬應天級戰列艦上的主望遠鏡,要價兩萬七千楚元!
尼瑪,這價格誰看了都會覺得貴。
可惜的是,海軍還是得捏著鼻子買,因為宋氏玻璃公司的大型單筒航海望遠鏡,做的是真的好,架設在戰艦的瞭望臺上,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瞭望兵可以透過望遠鏡發現數十千米外的目標並準確辨認。
並且只能看這麼遠,不是因為宋氏玻璃公司的望遠鏡不行,而是戰艦的瞭望臺高度有限,受到地球曲面影響不能看的更遠。
其他的普通航海望遠鏡乃至地面軍用望遠鏡也都不便宜。
光靠望遠鏡,人家宋氏玻璃公司就能年入一百多萬呢……畢竟在望遠鏡領域裡,不管是軍用還是民用,宋氏玻璃公司都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
此外宋氏玻璃公司在顯微鏡領域以及試驗玻璃器皿等其他特種玻璃製品裡也佔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而這些東西都很貴的。
實驗器材嘛,就沒有便宜的。
不過宋氏玻璃公司銷售額大,毛利高的同時,其研發投入也是非常大。
他們常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發。
比如要造新式高倍率顯微鏡,普通玻璃可不行,得特殊配方工藝製造的玻璃。
然後玻璃加工也是個非常麻煩的事,因為光學領域對鏡片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而且鏡片還不僅僅是要平整度高,這破玩意它本身還是個凹凸產品。
如何在一個凸面或凹面的鏡片裡,加工出超高精度的平正面,而且還要求能夠工業化批次生產,再不濟也能透過手工加機械的方式進行小批次生產。
這技術要求可是非常高的,妥妥的高精密領域。
因為市面上的高精度機械裝置,無法滿足宋氏公司的高精度鏡片加工需求,他們甚至還自己投入巨資研發了高精度的鏡片加工裝置呢。
因為搞出來的機械裝置加工精度非常高,甚至還稍微改裝後,做成了可以加工其他產品的高精度機械裝置對外出售。
所以,宋氏玻璃公司,人家不僅僅搞玻璃,而且還搞精密機械裝置。
進入他們的生產車間看的時候,就可以看見他們的畫風和其他工廠不一樣,生產車間非常的乾淨整潔,而且工作人員不多,都是操作機械裝置進行工作。
而比他們生產車間規模更大的是他們的幾棟研發大樓。
其主研發大樓有五層,鋼精水泥建築,面積非常的龐大,裡面劃分了眾多不同的研發部門以及實驗室。
各種各樣的試驗裝置讓人一眼看過去就覺得充滿了科技感!
哪怕是羅志學有著後世靈魂的人,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也是不由得感覺到震撼。
光看這棟研發大樓的內部情況,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在十七世紀後期,按照羅志學那有限的歷史常識來看,這地方恐怕和二十世紀的那些大企業的研發機構也差不多了吧。
這樣的研發硬體再加上數百名的研發人員,怪不得宋氏玻璃公司能夠在光學領域裡如此強勢。
一趟宋氏玻璃公司視察下來,讓羅志學對今天的視察也算感覺滿意了,並且對後續在天津的視察也就更期待了。
天津乃北方工業重鎮,這地方可不僅僅有宋氏玻璃公司和利達紡織公司,嚴格上來說這,兩家企業雖然也不錯,但是在天津當地也只能算小弟弟。
天津當地的大型企業,還是要數工業部直屬的那幾家大型官辦企業,如河北武器公司、天津機械公司這兩大企業。
河北武器公司,乃是大楚帝國五大武器公司之一,旗下有大小十幾個研究所以及十八家不同型別的兵工廠,是一家綜合武器企業,產品線從戰艦到子彈全都有。
之前羅志學在青島視察的時候,所看見的青島海軍兵工廠,就是屬於河北武器公司旗下。
天津槍械廠,乃是北中國規模最大的槍械生產工廠,供應了大楚帝國百分之三十的槍械,從步槍到騎槍以及手槍等等全都有。
天津火炮廠,同樣是北中國最大的火炮工廠,產品線有一系列的陸軍野戰炮,同時還生產部分海軍用的前裝線膛炮,其二八式七十五毫米前裝線膛炮,已經進入了海軍的裝備列表,已經生產數百門之多,並廣泛裝備在一系列新建造的戰艦上,充當巡洋艦,護衛艦的副炮,小型巡邏艦,炮艦的主炮。
就連陸軍也忍不住,搞了三十幾門野戰加農炮版本,編成了一個試驗炮兵團,作為研究前裝線膛炮在地面戰鬥的戰術應用。
不過陸軍方面研究過後,還是認為現在的線膛炮存在著巨大的問題,成本太高,而且最重要的是炮管質量太差,膛線很容易就被磨光,身管壽命太短了。
除非線膛火炮的身管壽命得到大幅度提升,要不然的話,陸軍不可能會和海軍那樣大規模使用線膛炮的。
海軍可以為了射程和威力,容忍一兩百發身管壽命的線膛炮,那是因為海軍的戰艦本來就很少開炮。
但是陸軍不一樣,陸軍的火炮在戰鬥的時候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場大戰下來動不動就打出去幾百發炮彈。
身管壽命太低的話,一場戰役還沒打完,火炮就報廢了,那還怎麼打仗?
這兩大兵工廠,也是羅志學在天津視察期間的重點視察目標。
羅志學以前視察兵工廠的次數比較多,但是基本都是去距離金陵城很近的當塗工業基地,去看當地的當塗槍械廠以及當塗火炮廠。
其他地方的兵工廠看的比較少。
北方的兵工廠更是第一次來看,因此羅志學比較期待,河北武器公司也非常重視,早早就進行了相應的準備。
這種準備說的並不是什麼安全上的準備,畢竟本身就是兵工廠,平日裡安全防範就非常高。
河北武器公司的準備工作,主要還是集中在幾種新式武器上。
所以,羅志學到了天津槍械廠以及隔壁的天津火炮廠進行簡單視察後,就來到了兵工廠邊上的河北武器公司的試驗靶場上。
此時,試驗靶場的空地上已經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既有軍方已經大規模裝備的現役武器,還有河北武器公司的各種新式武器,甚至是概念武器。
這是一場武器展覽!
而觀眾就是羅志學以及隨駕而來的大批軍方將領。
人家河北武器公司就準備著靠這一次機會,再拿多一批軍方的武器訂單呢。
對於河北武器公司的想法,羅志學也是心知肚明,不過他不會攔著,甚至他還很歡迎!
有什麼好東西別藏著掖著,都給朕拿出來,只要東西好,還怕朕不給你們訂單?
所以一到試驗靶場,羅志學就笑眯眯的對河北武器公司的總督辦戴勇言道:“戴愛卿,有什麼好東西就拿出來吧!”
年近五十的戴勇言則是一副忠厚老實人的模樣道:“那臣就斗膽獻醜了!”
言罷,就是小快步上前到了前方的空地:“陛下請看,這是我們公司最新研發的後裝線膛炮。”
一聽到後裝線膛炮這詞,在看看前方的火炮尾部,的確和前裝線膛炮不一樣,多了好幾個零部件。
當即羅志學都是被震驚到了。
這河北武器公司不聲不響,竟然搞出來了後裝線膛炮這個大殺器?
後裝火炮,和很多武器差不多都不是什麼新鮮概念的產品了,十六世紀的時候歐洲人就開始用後裝滑膛炮,不過那個時候普遍採用的是子母火炮的方式,也就是後世國人很熟悉的佛郎機炮,這玩意就是彷制葡萄牙人的子母后裝炮。
但是這東西沒啥前途,因為漏氣嚴重,威力嚴重不足,基本只能作為輕型火炮使用,很快就被前裝滑膛炮徹底淘汰。
大楚帝國這邊也是一直延續了對後裝火炮的研發,還搞過佛郎機火炮的改進型號,試圖用更好的工藝進行加工,獲得更好的後裝滑膛炮。
可惜這一系列的嘗試都很不成功。
同樣的線膛火炮也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大楚帝國十幾年前就開始琢磨著搞線膛武器了,但是青銅火炮不耐磨,而鋼鐵材料也遲遲沒能獲得打突破,因此之前沒什麼實際進展。
一直到了最近幾年,隨著國內鋼鐵產業持續進步,能夠生產出來比較優秀的鋼材後,才開始用鋼鐵生產線膛炮管,不過效能依舊不咋地,耐磨性很不好,而且承壓能力也不咋地。
為了解決耐磨以及承壓等諸多問題,大楚帝國海軍目前所採用的前裝線膛炮,採用的其實是複合材料炮管……
內層是鋼材料,外層是熟鐵材料。
如此才有了海軍大規模裝備的前裝線膛炮。
雖然說現在的線膛炮技術水準不咋地,存在成本高,使用壽命短等缺陷,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了,於是乎不少火炮研發人員就琢磨著開始搞後裝線膛炮。
但是之前羅志學也沒聽說過有什麼技術突破,去年的時候江南武器公司就試過搞了一種後裝線膛炮……咋一聽似乎挺好的,但因為漏氣太嚴重,以至於有限射程很短,發射穿甲彈的時候威力更是不咋地!
再加上其他技術缺陷,進行試射的時候甚至還來了次當場炸膛!
得,江南武器公司又灰熘熘的把他們的所謂後裝線膛炮拉回去回爐重做了,天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夠搞出來完善的產品。
目前的大楚帝國想要搞後裝線膛炮,還是有比較大的技術差距的,連個純鋼高效能炮管都搞不出來,而且炮閂設計不咋地,材料更是不過關,搞出來的基本都是漏氣嚴重,缺乏實用性,極端點的還給你來個炸膛。
如今河北武器公司突然說自己有了個後裝線膛炮,這就讓羅志學好奇了,這是吹牛還是真獲得了什麼技術突破。
當即羅志學很期待的看著他們搞,甚至讓他們進行了一次試射。
但是當羅志學看到他們的後裝線膛炮,採用的是尾部螺旋結構的炮閂,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炮彈發射的時候挺好的,炮彈順利打出去了,也沒什麼漏氣。
然而準備進行第二發炮彈試射的時候,幾個身強體壯的炮兵不管怎麼使勁,甚至拿著大錘子都沒能把尾部螺旋炮閂給重新擰出來的時候。
羅志學就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感情這還是一次性的玩意,一看就知道這玩意炮閂設計肯定有缺陷,要不然不至於會在火炮發射後,連炮閂都取不下來。
此時,河北武器公司的總督辦戴勇言上前,一副尷尬神色道:“試驗人員鎖緊尾部螺栓的時候,太用力了,再加上火炮發射的時候內部膛壓比較高,導致卡死了!”
羅志學也知道如今的技術條件下,想要搞出來實用化的後裝線膛炮難度太大,哪怕試驗失敗了也不會對他們有什麼指責,當即用著溫和表情道:“不要緊,科學研究嘛,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一次失敗不要緊,以後加油努力總會成功的!”
羅志學這邊稍微安撫了幾句,結果戴勇言又上前道:“不過我們一共有三種不同射擊的後裝線膛炮,前面還有兩款呢,陛下去看看?”
羅志學還能說話,繼續看唄!
結果一款漏氣漏的估計火炮他媽都不認得,邊上的一個陸軍將領當場就開噴,這一開炮,恐怕炮組成員得當場陣亡大半……
還有一款更離譜,發射的時候好端端的,炮閂什麼的也能順利取下來,結果遲遲沒有開始第二次的試射,結果一問,好傢伙,說是火炮尾部出現了細微的裂縫,不敢再進行第二次試射了。
羅志學得知也是服氣了,這麼不成熟的東西也敢拿出來在自己面前試射……怪不得工業部那邊有人說戴勇言不是一般人,腦子多少有點毛病。
就當羅志學以為這就算完事的時候,戴勇言又跑出來,一副忠厚老實人的模樣道:“陛下,我們公司還研發了一款後裝線膛步槍,要不去看看?”
羅志學聽罷沒有驚喜,而是慎重的問:“這次不會炸膛吧?”
這可是公開視察,一大堆人看著呢,這要是來個炸膛,影響可就太不好了。
戴勇言聽罷,連忙擺手道:“不會不會,我們之前已經進行過好幾次實彈測試了,不會炸膛的,而且我們採用了新式研發的紙殼彈藥,並採用了更好的橡膠墊圈,漏氣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戴勇言說是這麼說,但是羅志學還是保持懷疑態度!
後裝線膛槍沒那麼容易搞的,尤其是漏氣問題始終都搞不定。
這還只是其中一點,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是加工工藝問題,不是你設計出來,實驗室也能搞出來,然後就能工業化量產並裝備了。
就跟前裝線膛槍一樣,採用米尼彈的前裝線膛槍,好多年前大楚帝國其實就已經研發出來了,但是遲遲沒能進入到軍中大規模服役,截止到目前,依舊只有近衛軍批次裝備了兩萬多支,再加上陸軍部分特殊部隊少量配屬,主要是獵兵。
全部加起來裝備規模也就四五萬支左右,相對於楚軍的龐大規模而言,這點裝備數量不算什麼。
原因很簡單,米尼步槍所需要的加工精度太高,對材料要求太高,導致成本太貴……上百楚元一支的前裝線膛槍,軍方表示用不起……
後裝線膛槍所面臨的也是差不多的問題,甚至還要更嚴重一些,因為他們還要解決漏氣問題呢。
羅志學自己是清楚這些新式武器的優缺點的,什麼武器好,什麼是未來他也很清楚,要不然就不會一支支援各種新式武器的研發。
二十五年式前裝線膛槍一百多楚元一支的天價,他都是讓近衛軍採購了兩萬多支,並且讓陸軍那邊成立專門的獵兵裝備前裝線膛槍。
為的就是讓當塗槍械廠那邊能夠回籠資金繼續進行研發,爭取未來能夠大幅度降低成本,最終實現大規模裝備線膛武器。
所以今天,他也是同樣的態度,哪怕明知道對面的所謂後裝線膛步槍其實也就那樣,但是還是看了實彈射擊。
但是當實彈射擊開始的時候,羅志學卻是發現這玩意還挺有看頭的,精度和射程這些不說了,線膛步槍都差不到那裡去。
羅志學在乎的是河北武器公司的這款後裝線膛步槍,漏氣雖然還有,但是也不算太厲害,只有當頻繁射擊,導致橡膠圈老化後,漏氣問題才會比計較嚴重,並且射手還可以直接更換橡膠墊圈。
除了射擊的時候產生的後膛汙垢問題因為紙殼彈自身的缺陷無法解決,會導致長時間使用後漏氣變的更嚴重外,這款後裝線膛步槍在羅志學看來,已經算是不錯了,甚至都可以進行批次裝備投入使用了。
唯一的問題是,這玩意能不能批次並且相對便宜的生產?
如果只是實驗室概念步槍,這對大楚帝國而言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