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國國內的航運公司以及貿易公司,因為鎮江第一造船公司的長林號而引起了一定的震動。
很多人都認為,這種新式船隻有可能直接改變船運的格局。
在內河以及湖泊運輸上,這種船隻能夠極大的利用逆風能力,而在遠洋運輸上,因為速度極快,那麼就能夠更快的把一些有時效限制的貨物運輸出口。
比如說茶葉!
大楚帝國的茶葉,其實之前沒有多少出口的,就算有也是銷往西北方方向的草原地區,而茶葉對於這些遊牧民族而言,最重要的作用並不是滿足口腹之慾的飲料,而是作為維生素的重要補充來源。
這也是古代時期裡,華夏地區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貿易裡,茶、鹽、鐵這三樣都採取比較嚴厲的管控措施的緣故。
因為對於遊牧民族而言,茶葉是維持生存的必需品,甚至比鐵還要重要。
不過隨著大楚帝國持續征服了草原,漠南蒙古徹底合併到大楚帝國裡,連漠北蒙古都成為了大楚帝國的藩屬,接受大楚帝國的冊封,因此上述這些地方的茶葉貿易,已經是變成了內部的本土貿易,算不上出口了。
至於漠西蒙古嘛,這地方現在是準格爾的地盤,雙方現在正在開戰呢,大楚帝國因此對西域也進行了嚴格的物資封鎖措施,茶、鹽、鐵、火藥相關等戰略物資一律不允許出口西域地區。
所以如今大楚帝國的茶葉對遊牧民族的出口也停止了。
而南方的海外國家,出口貿易數量並不大,只有部分對扶桑、南洋半島的安南、暹羅、緬甸等傳統中華文化圈的國家進行出口,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受到中華文化影響比較大,有部分的茶葉消費習慣,但是整體來說規模其實也不大,至少對於大楚帝國如今的出口貿易而言,茶葉貿易其實規模很小的。
至於其他地方嘛,印度,波斯以及部分中亞地區也有些許的茶葉消費習慣,但是規模更小,不值一提。
而影響茶葉出口的除了文化影響外,還有一條更加重要,那就是茶葉這種東西是有保質期的。
尤其是透過海運的話,茶葉長期在海上飄著很容易就發黴腐爛。
其實荷蘭人之前就已經開始過把茶葉運輸到歐洲販賣,但是因為運輸時間實在過於漫長,導致茶葉抵達歐洲發黴變質,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在當代歐洲是最為來自華夏的東方神藥來出售的。
換句話說,在當代歐洲,茶葉並不是飲料,而是一種藥物……這就很扯澹了。
當代歐洲,並沒有養成喝茶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在原時空裡,是荷蘭人耗費了幾十才初步培育出來。
但是真正把喝茶作為日常消費品的還是英國人,英國人在十七世紀後期逐步由上至下愛上了茶葉,等到十八世紀後更是舉國喝茶……甚至發展出來了下午茶這種獨特的文化。
而茶葉在英國的盛行,才導致了真正意義上的茶葉貿易的誕生,而大量進口茶葉導致的貿易逆差,又導致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透過向華夏地區出口鴉片來平衡貿易逆差,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
因此對於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其實茶葉出口總額很小的,一方面是海運速度太慢,另外一方面則是消費習慣問題。
但是雖然現在出口總額比較下,但是國內做茶葉出口貿易的貿易公司還是有一些的,其中不乏規模挺大的,比如泉福貿易公司。
這是一家註冊於福建泉州府的海上貿易公司,和不少貿易公司一樣,前身也都是半海商半海盜出身,後來正式註冊登記,轉為正規的海上貿易公司進行經營。
他們的航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他們的老本行,那就是扶桑航線,泉福貿易公司雖然註冊時間才十幾年,但實際上算上前明的海商時期,他們已經扶桑經營了二三十年時間了。
而且是專注於茶葉貿易,在當地建立起來了一條龐大而穩定的茶葉貿易體系,每年都要運不少茶葉過去銷售。
最近幾年隨著大楚帝國展開南洋打戰略,先後迫使安南各地、暹羅、緬甸、亞齊等眾多土著國家全面放開市場。
泉福貿易公司也和其他貿易公司們一樣,跟在軍方的屁股後頭全面入侵當地市場。
作為國內專注於,並且是規模最大的茶葉貿易商,泉福貿易公司自然是第一時間就組織運輸了一大批的茶葉過去販賣,先後在上述幾個國家站穩了腳跟。
但是怎麼說呢,這些地方雖然看著人多,但是整體的茶葉消費市場還是不太行,此外經過長途海上運輸後,受到海上運輸貨物容易受潮等因素的,過長的海上運輸時間很容易導致茶葉變質,難以保證茶葉抵達後的品質。
這品質不行後,自然也就會影響到市場的進一步開發。
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到泉福貿易公司和雲貴廣等幾家以陸地運輸為主的茶葉貿易公司的競爭。
要知道南洋半島本來就有茶葉貿易的,但大多是陸地運輸為主,也就是各種馬幫。
泉福貿易公司要做的不僅僅是培育當地市場,喝茶文化,還要和國內的這些陸運貿易公司進行競爭。
最後折騰了幾年後,成效並不大。
於是乎,泉福貿易公司就把目光放在了其他地方……比如說印度半島,比如說西亞地區。
至於歐洲地區……那就別指望了,目前大楚帝國還沒有任何船隻能夠跑到歐洲去貿易的,那裡就不是大楚帝國的勢力範圍,而且這一路上路途遙遠,沒有海圖,沒有航線,更加沒有沿途的補給港口。
所以,大楚帝國的貿易公司想要直接組織船隊去歐洲,難度太大。
而且這還沒說其他國家的阻攔呢。
荷蘭人也好,葡萄牙人也罷,又或者是海上貿易的新秀英格蘭人,他們可不願意看見其他國家的商船繞過好望角,然後進入歐洲貿易。
他們自己都是打來打去,海上遇到了有機會就會直接幹一票相互搶掠,大楚帝國的商船去了,也免不了會被襲擊。
因此,歐洲地區的市場就別指望了。
但是印度以及西亞甚至北非市場,卻是讓泉福貿易公司非常的眼紅,尤其是每次聽到南洋貿易公司在印度靠著布匹、武器等貨物賺了大筆錢後,他們就更加眼紅了。
他們也試過搞武器貿易,也試過搞布匹貿易,可惜不怎麼成功。
但是怎麼說呢,隔行如隔山……這種大宗貨物貿易,很多時候不是你想要做就能做的,你得有充足,便宜又質量好的貨源,還需要在目標市場有穩定的銷售渠道。
而泉福貿易公司因為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裡,都是深耕茶葉領域,他們在國內有長期合作的大量茶莊,有自建以及合作的茶葉加工廠,在扶桑裡有穩定的長期合作的各級分銷商,目前在南洋各地裡也在建設茶葉銷售渠道。
在茶葉出口貿易上,他們敢說國內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但是在其他領域……他們就沒什麼明顯優勢了,做也可以做,但是利潤肯定不咋地,一個搞不好甚至還會虧本呢。
而且一個搞不好,還容易引發競爭對手的敵視甚至戰爭!
大楚帝國可是有不少的海上貿易公司,嗯,這些海上貿易公司都是擁有武裝商船牌照的公司,和普通的航運或貿易公司不是一個性質。
他們有武裝商船,有艦炮,有炮手,還有陸戰隊員等,基本上每一家都跑到海外去了,最少都拉出來好幾百人的武裝人員,多的拉出來幾千號人去幹架也是有可能的。
比如說南洋貿易公司,他們今年年初就在印度東海岸裡和當地一個土著王國幹了一家。
他們去印度貿易的時候,想要搞個港口充當補給港口,所以找了個藉口發難想要幹一架……藉口找到了,結果派遣一百多人上岸幹架的時候,對面的土著王國不講武德,竟然直接派出來好幾千人過來,裡頭還有一千多騎兵。
更可惡的是,他們也沒傻乎乎跑過來主動進攻,而是在外頭進行圍困。
這些土著顯然也是知道打不過依託陣型和火炮的大楚帝國的地面兵力,所以只在外頭圍困。
最後南洋貿易公司的登陸人員被圍困的沒辦法,只能逐步退回海岸,最後灰熘熘的跑路了。
這是南洋貿易公司第三次在印度試圖搞個港口充當貿易據點而失敗了。
別看南洋貿易公司失敗了,就覺得人家不咋地,要知道人家南洋貿易公司可是大老遠跑到印度去幹架啊……而且還是想要直接搶人家現成的大港口,面對的還是幾千名土著正規軍,裡頭還有上千號騎兵呢。
這要是換個策略,比如說別把目標搞得太大,比一上去就搶人家的大港口,那麼也就不會搞得這麼狼狽了。
但是南洋貿易公司只想賺錢,不願意搞個偏僻荒蕪的地方再建個殖民城市之類的,他們就想直接搶個現成的。
所以……別把大楚帝國裡的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當成普通的貿易公司,他們除了沒有殖民行政統治權外,其他的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沒啥區別。
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有壟斷權,只不過這種壟斷權是內部協商後形成的一種默契,並不是官方出臺法律給予承認。
經過經過這十幾年裡,這些貿易公司因為市場變化,遇上海難又或者其他因素,已經破產或被收購少了許多,但是目前依舊有二十七家之多!
這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彼此也是競爭對手,而為了避免內耗,他們之間在工商部的協調下會進行協商。
對各自的勢力範圍進行了規範!
也沒什麼明文檔案,只是大家的一個默契分配而已。
對於泉福貿易公司而言,茶葉就是他們的勢力範圍,偌大一個扶桑裡的所有茶葉生意,基本都是他們公司的。
在南洋地區裡,也取得了暹羅王國、亞齊王國的茶葉貿易壟斷權,而安南以及緬甸地區的茶葉貿易,則是被其他公司給瓜分了。
除了茶葉外,他們公司在其他領域裡都沒有獲得同行認可的壟斷權,所以雖然平日裡也做一些布匹或武器貿易,但是份額都不大。
要是他們真把武器或布匹生意做大了,分分鐘就會引來其他貿易公司的勐烈反補。
比如在暹羅王國的布匹生意,基本上都是南洋貿易公司再做,而作為補償,南洋貿易公司基本不涉足暹羅王國裡的武器貿易或其他鐵製品的貿易。
其他貨物的貿易都是被其他貿易公司給瓜分了。
泉福貿易公司如果要在暹羅王國大搞特搞布匹貿易,甚至為了爭奪市場還搞什麼降價的話,南洋貿易公司恐怕就要發飆了……
不說一些合法的反制措施,說不準哪天雙方在無人的大海上就會來一次偶遇……只不過偶遇的時候南洋貿易公司的武裝商船會掛著骷髏旗……
反過來,其他貿易公司如果敢大規模涉足茶葉貿易,還搞惡性競爭的話,泉福貿易公司也會組織船隊,讓競爭對手知道南洋海域裡為啥海盜活動這麼猖獗!
大楚帝國裡最開始的時候,有六十多家擁有武裝貿易許可證的貿易公司,但是現在就只剩下二十七家了,其他的武裝貿易公司那裡去了?
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總之這年頭在大楚帝國裡敢做海上貿易的都不是善茬,十有八九都是海盜出身,而且現在大多也沒有放下海盜的業務……
不說民間的,就算是官方的三大貿易公司,裡頭的船長或船員什麼的,很多也是海盜出身的啊,他們以前就是十八芝聯盟的人,東亞海域最大的海盜團伙。
如果用更現實的話來說,其實大楚帝國裡的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本身就是西太平洋海域裡海盜的重要組成。
至於剩下的一部分,自然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葡萄牙人東印度公司……他們的各種海上劫掠業務也非常的熟練。
當然,現在葡萄牙人已經被大楚帝國和荷蘭人聯手趕出南洋海域了,現在就只剩下大楚帝國和荷蘭人了。
如果沒有這些貿易公司,西太平洋的海盜活動能直接少掉百分之九十以上。
因此,你不能太高估這年頭武裝貿易公司的節操!
你敢搶人家的生意,人家是真敢帶著武裝商船和你來一場貿易戰爭的!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大楚帝國工商部才會為了避免內耗,也是為了規範海上貿易,牽頭拉著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談談心。
市場那麼大,生意那麼多,沒必要你搶我奪,彼此打的頭破血流啊,大家可以坐下來慢慢談,劃分勢力範圍嘛。
等這二十七家談的差不多了,也就搞出來了一個彼此勢力範圍的潛規則。
比如某個地區裡某種貨物貿易,歸屬某個貿易公司來搞,其他貿易公司可以順帶搞一些以豐富貿易種類,滿足客戶需求,但是絕對不能搞得太過分。
你要是敢搞得太過分,前腳剛賺錢,後腳就會被‘海盜’襲擊了……
泉福貿易公司是二十七家之中的一員,而且在二十七家貿易公司裡的潛規則裡,他們泉福貿易公司就是搞茶葉的,其他貿易公司不會過於涉足茶葉貿易,就算做,那也只是小打小鬧。
哪怕是眼紅布匹以及武器貿易,但是泉福貿易公司裡的人還是沒膽子在印度裡那幾個南洋貿易公司開發出來的市場搞。
那地方也是被南洋貿易公司給捷足先登了,人家南洋貿易公司早就對同行們表過態,其他地方他們不管,其他生意也不管。
但是在他們已經開發出來的幾個印度半島地區的市場,武器和布匹生意都是他們的,你們別來搞,不然別怪我的艦炮不認人!
人家南洋貿易公司辛辛苦苦在印度半島開發市場,為此各種小規模的戰鬥打了可是不少,這好不容易開闢了幾個市場出來,雖然還沒到殖民地或者貿易據點的程度,但是也算是可以跑過去停泊船隻,補給物資以及進行貿易了。
你們後來者利用南洋貿易公司的前期開發努力,利用這些港口休整補充做生意也就算了,但是誰要是敢在這些地方販賣武器或布匹,別怪他們不顧同胞情誼。
當然,你要是在其他地方能夠開闢新的武器或布匹市場,那是你的本事,他們南洋貿易公司也管不著。
泉福貿易公司基於這些因素,哪怕眼紅也很難涉足上述地區的武器或布匹貿易,至於說去其他地方開闢新市場,風險太大了……
君不見南洋貿易公司這種龐然大物,跑到印度半島去也是麻煩多多!
遙遠的距離意味著更難得兵力投送以及物資補充,沒點實力根本幹不來這種開闢新市場的活計。
所以泉福貿易公司的想法也簡單,他們不去新地方開闢市場,風險太大,不確定性太多。
他們就去印度半島上已經被南洋貿易公司初步開發出來的幾個地方,在這些地方里也不做那些利潤豐厚的布匹和武器生意,他們還是打算專注茶葉貿易。
只不過印度半島距離本土太遠了,而茶葉這種東西是有時效限制的,尤其是海上運輸本來就更加容易受潮發黴了。
所以想要做印度半島的茶葉生意,這航運時間必須縮短,船隻速度必須提升去。
鎮江第一造船公司搞出來的長林船型就很符合他們的需求!
而他們,也是即金陵航運公司後,第二家大規模下單採購新型船隻的企業,也是第一家武裝貿易公司。
不過他們並沒有直接向鎮江第一造船公司下訂單,說實話……第一造船公司的技術能力他們還是看不太上,他們找到第一造船公司,只是為了訂購帆裝而已,至於船體,他們準備交給羅華造船廠來建造。
畢竟……他們要訂購的是滿載排水量上千噸的飛剪船,而且還是武裝商船!
雖然長林號船型這種典型的飛剪船型不太適合部署大量火炮當成戰艦使用,但是少量部署自衛用的輕中型火炮還是勉強可以的。
但是這也非常考驗造船廠的設計以及建造能力,很顯然,沒有任何武裝商船建造經驗的第一造船廠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泉福貿易公司找到了羅華造船廠來進行,羅華造船廠乃是國內第四大造船廠,不僅僅擁有豐富的武裝商船的建造經驗,而且還擁有軍艦的建造經驗,建造一艘飛剪船型的武裝商船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反正也不需要部署多少火炮,只要能夠有少量輕型火炮以自衛就行了。
而實際上,以目前的海上局勢來看,飛剪船除了在特殊地形侷限的海域,比如進出港口,海峽的時候。
在正常海域里根本不用擔心遭到海盜襲擊……
因為飛剪船跑的足夠快,尋常的海盜船隻根本追不上……
追都追不上,談何襲擊啊!
泉福貿易公司找上門來表達了單獨採購帆裝的意願後,第一造船公司在一番討價還價後,很乾脆的答應了下來,答應為泉福貿易公司單獨提供十二套先進帆裝。
而這一訂單也是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很多人效彷泉福貿易公司,把帆裝和船體分開來訂購,找其他造船廠訂購船體,造第一造船廠裡訂購帆裝。
但是隨著帆裝訂單越來越多後,第一造船公司發現連單獨生產帆裝都生產不過來了,於是乎,也開始把帆裝的專利以高價對外進行授權。
國內的那些大型造船公司一看還有這好事,當即一個個都是購入了專利授權,然後自行生產這些先進帆裝。
雖然要繳納一筆高昂的專利費,但是把新式的帆裝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那麼後續接訂單的時候也就更有底氣和把握了。
而第一造船公司,也是靠著一大批的帆裝訂單以及後續的專利授權,狠狠地賺了一大筆,並且隨著專利放開對外授權後,後續肯定還會有越來越多的造船廠生產並銷售這些新式船隻。
到時候,沒多出來一艘採用新式帆裝的船隻,第一造船公司就能獲得一筆不菲的專利費。
簡直就是躺著賺錢,而且還是賺大錢!
這可把不少造船行業裡的同行們給看的極度無比,都說造船業現在遍地是黃金,事實上的確也是有大量的發財機會。
但是發財的人裡為什麼沒有我?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