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國戰

承順六年五月初,遼西走廊。

寧遠中右所,這個遼西走廊的小城池,在歷盡百年風雨,歷盡明王朝,東擄人之後迎來了第三個主人:大楚帝國!

楚軍在四月底的時候就已經不費一兵一卒佔領了此地,不過此地乃是被東擄人主動放棄的,東擄人在撤走之前,幾乎破壞了所有能夠破壞的城內設施。

至於錢糧什麼的,更是半點都沒留下,就連各種房屋建築也是能燒的就燒。

甚至就連城內的所有水井,都是被東擄人投下了腐爛的屍體而汙染。

所以楚軍雖然看似得到了一座城池,但實際上這座城池已經和廢墟沒什麼兩樣了,因為城內廢墟眾多,甚至連飲水都不好解決,因此楚軍在入城的頭幾天裡,都是在城外駐防為主。

因為清理工程比較大,同時城池本來也小,所以楚軍乾脆就沒讓大批主力入城駐防,只是把這裡當成一個軍事堡壘進駐了幾千人。

大批的主力部隊,則是駐防在中右所南邊的荒野上,並且距離海邊比較近。

之所以把主力部署在海邊,主要還是為了能夠更加方便的得到海上補給,同時掩護海軍的運輸船隊靠岸並裝卸物資。

在遼西戰役裡,大楚帝國的後勤補給是海陸並進的方式,一方面動員了大量民夫組建了大批的運輸團,構築了一條從天津衛到山海關,再以山海關為中轉站運往前線各地的陸地補給線。

還有一條則是直接透過海運向東,沿著海岸進行就近補給。

尤其是隨著逐步東進,楚軍主力距離後方的山海關已經遠達上百公里後,隨著距離的拉長,陸運補給的困難逐步加大後,楚軍方面也就加大了海運的補給力度。

目前駐防在寧遠中右所的第三集團軍直轄部隊以及第九軍、提前一步攻佔了晉莊的第一騎兵軍以及近衛軍騎兵支隊,攻佔了小團山堡的近衛軍之第三師、第二師之第六混成團,攻佔了興水縣堡、白塔裕堡的第八軍,上述一共十餘萬大軍,其中半數補給都是依靠海運補充。

大楚帝國的眾多船隻,從後方各個沿海港口裝滿了各種物資,然後在海軍戰艦的護送下運往北方。

這些船隻,有的在山海關停靠並卸貨,而有的則是在沿途的幾個小港口卸貨,還有的則是在剛佔領的寧遠中右所。

之所以不是把所有物資都一股腦運輸到寧願中右所,純粹是這些港口的物資吞吐量有限……

大楚帝國的十幾萬大軍,其物資消耗量是龐大的,後方呼叫的船隻也是眾多的。

但是可靠停泊卸貨的港口比較少,這些港口的吞吐量也比較有限。

在遼西走廊的一系列港口裡,其實只有山海關那邊的港口才能夠停泊大量的船隻,因為這地方經過了楚軍長達兩年的基礎建設,楚軍的工兵部隊以及招募的青壯,不僅僅完善了山海關的各類防禦設施,更是修建起來了一座擁有眾多碼頭泊位,吊裝設施的軍事港口。

如今山海關那邊的港口碼頭,在緊急情況是是可以滿足十幾萬大軍所消耗的物資的吞吐量的。

之前的兩次寒冬時節,幽杭運河冰凍,北方大地冰封的時候,楚軍就是大規模使用海運向北方駐軍運輸補給。

儘管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總歸是能運輸。

但是除了山海關外,前線剛佔領的遼西走廊的一些沿海地區,這些地方可就沒什麼大規模的港口了,有的也只是一些原始的小港口,這些小港口停泊少量大船還行,但是別指望能夠同時停泊大量海船了,碼頭泊位不夠……

而吊裝設施,碼頭倉庫這些配套設施就更加不足了。

哪怕第三集團軍的工兵部隊以及海軍北洋艦隊裡的工程部隊,沒日沒夜的擴充修建寧遠中右所的碼頭,但是也無法容納大楚帝國龐大的海上運輸艦隊。

因此,楚軍的海上運輸,只能是分散到各個港口裡卸貨,然後再透過陸地轉運的方式持續運往前線。

而隨著寧遠中右所港口的緊急施工,後續這個地方將會成為大楚帝國第三集團軍以及近衛軍部隊後續行動的主要物資中轉站。

按照後勤部方面的計劃,這個港口在半個月後,至少要承擔前線大軍一半物資的供應量。

對此,第三集團軍司令左英哲上將其實還是有些不滿,不過他也沒辦法。

陸地運輸太麻煩,需要動員的人員太多,而且速度慢,最關鍵的是還會面臨東擄人騎兵的威脅。

雖然前頭楚軍已經在廣寧中前所擊潰了兩萬東擄騎兵……但是人家東擄人可不僅僅只有這兩萬騎兵……

他們還有數以萬計的騎兵,並且東擄人控制的漠南蒙古裡也包含了朵顏三衛地區。

這些地區裡的蒙古騎兵,同樣能威脅到南方遼西走廊的楚軍補給線的安全。

說起這個朵顏三衛,其變化很有意思!

從朵顏三衛的變化,基本可以看出來明王朝在萬曆、天啟、泰昌、崇禎四朝數十年間的內外政策的變化。

朵顏三衛早些年,尤其是被戚繼光一頓胖揍後,基本都老老實實的選擇了臣服明王朝。

因此萬曆年間裡的中後期裡,朵顏三衛都是明王朝忠實的藩屬或者說僱傭軍。

甭管什麼名義,但是那個時候的朵顏三衛是為明王朝所用的。

等到後來東擄人崛起後,明王朝持續對朵顏三衛進行拉攏扶持,以藉助他們的力量持續壓制圍剿東擄。

不過後續逐步發生了變化,首先是漠南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野心勃勃的想要統一漠南蒙古,並對眾多漠南蒙古的部隊發動征服戰爭。

在這個過程裡,眾多漠南蒙古的部落為了自保,轉投東擄人,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朵顏三衛的部落。

這些朵顏三衛的部落之所以背叛明王朝,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明王朝選擇了和林丹汗合作……

早些年漠南蒙古的局勢是非常複雜的,明王朝、東擄人、林丹汗以及其他漠南蒙古的部落各方勢力攪合在一起,為著各自的利益進行了聯合,征戰。

這一時期的漠南蒙古其實是一盤散沙,東擄人非但藉助不了他們的力量,反而受到他們的威脅,明王朝也能夠從中獲得林丹汗,部分朵顏三衛的力量。

但是自從十幾年前開始就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是皇太極上臺後逐步穩住了其內部局勢,並轉移了戰略方向,把主要擴張方向從遼西轉為了漠南蒙古、高麗半島,透過征戰這些地區獲得人口錢糧牲口等物資。

漠南蒙古根本扛不住皇太極的八旗大軍!

而明王朝這邊,隨著崇禎上臺後,其對外政策發生了重大改變,以往的拉攏分化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硬對外政策……

朵顏三衛的前後變化,就是這一政策的典型體現。

隨著和明王朝較好的林丹汗逐步征戰,試圖統一漠南蒙古的時候,一部分朵顏三衛的部落為了自保投奔東擄。

不過那個時候,依舊有一部分部落是選擇中立或者投向明王朝……

只不過崇禎君臣也許是誤判,也許是自大,又或者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原因……他們竟然放棄了以往對朵顏三衛拉攏、扶持策略。

於是乎,剩下沒有投奔東擄人的朵顏三衛部落為了自保,最後也投奔東擄了。

崇禎實錄有記‘初,廣寧塞外有炒化、暖兔、貴英諸部。薊鎮三協有三十六家守門諸部。皆受賞。至是,中外迎上旨,並革其賞。諸夷已閧然。會塞外飢,請粟。上堅不予,且罪闌出者。於是東邊諸部落群起颺去,清遂盡收諸部而邊事不可為矣’

彆著急,這一段話因為是東擄人編寫的正史,所以得仔細看,慢慢看。

比如‘會塞外飢,請粟。上堅不予,且罪闌出者’光看這句話,你還以為明王朝很小氣,或者崇禎沒腦子,直接把朵顏三衛一腳踢到了東擄手中呢。

實際上當時朵顏三衛已經分化成很多部分,其中一部分已經投奔了東擄,還有一些被林丹汗給征服了,還有一些保持中立,再有一些則是投奔明王朝的。

明王朝在這個時期放棄朵顏三衛,實際上放棄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至於其他的朵顏三衛,早投奔東擄人去了……

但是人家東擄人可沒寫這個情況……而是惜字如金,前說三十六家,後說諸夷。

如此,當你看到‘會塞外飢,請粟。上堅不予,且罪闌出者。’這一段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認為是朵顏整個三十六家……實際情況下,當時只有少量中立或偏向於明王朝的朵顏三位的部落找明王朝求援……結果被崇禎拒絕了。

這一段‘於是東邊諸部落群起颺去,清遂盡收諸部而邊事不可為矣’就更扯澹了。

咋一看,朵顏三衛是在崇禎拒絕救援朵顏三衛後,朵顏三位才投奔東擄的,但實際上早十幾年前東擄人就已經透過戰爭收復了一部分部落,又有一部分部落在林丹汗的逼迫寫投奔東擄自保……

朵顏三衛最終整體投奔東擄,很大程度是受到林丹汗試圖統一漠南蒙古的緣故,和明王朝有些關係,但是關係也沒那麼大……

說白了,明王朝末期自身難保,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決定朵顏三衛的整體走向,撐死了就是沒有繼續拉攏而已。

但是不細究,光看東擄人寫的明史或崇禎實錄,你會得出朵顏三衛之所以投奔東擄,是因為崇禎太傻逼的結論……

史書,尤其是後朝編寫前朝的正史,咱們得用懷疑、辯證的態度去看,不然的話,你看到的歷史,只是後朝想要讓你看到的前朝歷史而已。

《五代河山風月》

因為你所看到的文字,不說百分百,但十有八九都是缺斤少兩的,不同的文字記錄同樣一件事,那麼你所看到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

上面這一段東擄人編寫的崇禎實錄就是。

怎麼說呢,崇禎雖然挺傻的,但是也沒傻到程度把整個朵顏三衛直接強行塞給東擄人的程度……

就算他傻,他的臣子也不會這麼傻……

這裡頭必然有著更加複雜的深沉次原因,只不過深究起來,足夠寫一篇幾十萬字的歷史論文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了解。

不過從這段記載裡,我們依舊可以瞭解到明崇禎朝時期,明王朝對朵顏三衛的政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種政策的變化好壞,先不去評價,只說結果:天啟年間還作為明王朝東北屏障的朵顏三衛,在崇禎年間後,徹底從明王朝的僱傭軍變成了明王朝的敵人……

東擄人不僅僅實力大增,而且薊鎮、密雲乃至宣大等地邊地直接暴露在了東擄人的兵鋒之下。

東擄人後續繞道蒙古,從喜峰口殺入北直隸,就是明王朝經營朵顏三衛全面失敗的苦果。

如此也就導致了楚軍殺入遼西走廊的時候,北方同樣也面臨著東擄控制下的朵顏三衛的威脅。

這也是第三集團軍在北方部署重兵的緣故!

在薊鎮一線,有第三集團軍麾下的第六軍,此時也朝著朵顏三衛的方向殺了過去!

同時在遼西走廊的北側,第八軍也是沿著遼西走廊北側的長城向東挺進,基本上和那邊的第三集團軍主力之第一騎兵軍,第九軍以及集團軍直屬部隊,還有近衛軍部隊保持同一節奏。

就是為了掩護南方主力部隊的側翼。

整個東北戰役,可不僅僅是隻有遼西走廊南部攻打幾個關卡城池而已,而是一場波及數百公里的大規模會戰。

遼西走廊這邊是主戰場,但是遼東半島方向還有第七軍,此時第七軍也已經做出了攻擊姿態,甚至襲擊了幾次東擄人,以威脅復州等地的東擄人,避免他們大規模調回錦州一帶。

在薊鎮方向,第六軍東進,威脅朵顏三衛。

在宣大乃至密雲一線,第二集團軍也是在土默特部的配合下,開始對漠南蒙古的東部諸部發動了攻勢。

嫡屬於第二集團軍麾下的第二騎兵軍以及密雲方向的第五騎兵師等若干獨立騎兵旅、團,數萬騎兵已經在漠南蒙古東部區域掀起了大規模的征戰。

整個東北戰場的覆蓋區域是非常大的,從宣大一線到薊鎮,再到遼西走廊,再到遼東半島,最後到高麗半島的皮島一線,到處都有大楚帝國將士的身影。

大楚帝國為了這一場全面進攻,已經累計投入地面兵力將近三十萬,目前直接參與一線戰鬥的兵力就有二十多萬人。

這還不算數以千計的各種大小運輸船隻,海軍的上百艘各類戰艦呢。

也沒算上後勤部方面組織的多達數十萬民夫青壯、明軍降兵組成的各種運輸團、營

大楚帝國和東擄人交戰的地方,可不僅僅只是在遼西走廊,更不僅僅只是在寧遠城一線。

要不然的話,東擄方面也不會如此被動,連援兵都抽調不出來啊。

實在是多線作戰,其他方向的兵力都被牽制住了,東擄人已經沒辦法抽調更多的兵力而已。

為了應對楚軍的全面進攻,為了支援遼西前線,東擄人之前都已經把他們的各種八旗裡的所有剩餘青壯都組織編入軍隊了,後續更是把高麗半島的僕從兵力都徵召了。

但是這些後續徵召的青壯,僕從兵的戰鬥力太差,在戰場上起不到什麼太大的作用。

東擄人只能是依靠著原有的主力部隊進行抵抗,如此也就深陷兵力不足,逐步潰敗的局面。

大楚帝國和東擄人的這一場東北戰役,打的就是一場全面戰爭,比拼的其實都不是什麼雙方將士的勇武,將領們的戰術謀略。

而是直接比拼國力!

很不辛,東擄人的國力遠不如大楚帝國,不管是人口還是錢糧都是全方位落後,他們根本無法抵抗楚軍那幾乎沒有什麼戰術性的全面推進。

前頭廣寧各城剛完蛋,後腳寧遠城也是陷入了危機當中。

從前頭一路撤退下來的東擄各部逃回到了寧遠城,順帶也把恐慌傳染給了寧遠城裡的東擄一萬多守軍。

自從楚軍前鋒殺到了晉莊驛後,寧遠城內的東擄守軍就已經開始恐慌了起來。

而在五月初六,楚軍第八軍在寧遠河上游順利渡江,並攻佔了興水縣堡、白塔裕堡兩地後,寧遠城內的東擄守軍就更加恐慌了……

五月十三日,在廣寧中右所一帶休整了多時的第三集團軍第九軍以及集團軍直轄兵力繼續東進,並很快抵達寧遠河西岸。

寧遠城,就在寧遠河的西岸!

雙方兵力,隔著寧遠河對峙!

五月十五日,趁著夏季漲水期,寧遠河水位比較高,大楚帝國海軍派遣了大批中小型戰艦沿河而上,為陸軍部隊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並掩護陸軍部隊搭建浮橋。

海軍的艦炮火力,可比陸軍的那些野戰炮什麼的強多了。

有海軍的艦炮火力掩護,再加上陸軍自身也有大批火炮往岸邊一擺,對面的東擄守軍連靠近襲擊楚軍搭建浮橋的工兵部隊的勇氣都沒有……

只能是遠遠的擺上了十多門火炮,隔著一千多米外對楚軍進行炮擊。

因為對方火炮少,距離也遠,所以雖然給楚軍帶來了一定的損失,但是依舊沒辦法阻攔楚軍強行搭起了浮橋並開始了大規模過江。

五月十七日下午時分,浮橋初成,楚軍開始大規模過江的時候。

這個時候,寧遠城內東擄守軍眼見遠距離炮擊不成,又看見楚軍要大規模渡江,坐不住的他們當即派出了大量兵力直接出城襲擊。

他們冒著楚軍的勐烈炮火在傍晚時分衝了一次,但是結果卻是很不好,因為楚軍火炮實在太勐烈,以至於他們死傷慘重,直接留下了好幾百具屍體……

白天襲擊太威脅,幾乎是直接暴露在楚軍的火炮之下,為此他們改變了戰術,等到了入夜後才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

他們想要衝破楚軍灘頭部隊的攔截,直接攻擊正在渡江的楚軍部隊,把楚軍來個半渡而擊。

但是楚軍的灘頭部隊在己方的大批火力支援下,穩如泰山,再一次擊退了東擄人的夜襲!

大規模夜襲失敗後,東擄人還不死心,當天夜裡又發動了幾次的中小等規模的夜襲,試圖趁著夜色打反擊。

寧遠城外南邊的寧遠河上,整個晚上都是槍炮聲隆隆,火光閃亮。

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後,東擄人才逐步退去。

楚軍派人打掃戰場,灘頭部隊開始在已經渡江的大批野戰炮的掩護下向前推進的時候,所看見的是至少兩千多的東擄人屍體!

昨天下午一次大規模襲擊,入夜後一次大規模襲擊,晚上又有幾次中小規模的襲擊讓東擄人留下了兩千多具屍體,傷者不計其數。

可見東擄人為了阻擋楚軍過江,那也是下了狠心的……在進攻戰裡能戰損這麼多,那可真的是咬著牙再打了,說不準督戰隊都上陣大規模斬殺逃兵了。

奈何實力不濟,根本無法突破楚軍的灘頭火力。

也就是東擄人的襲擊大部分都是在晚上,在夜色中楚軍的火炮命中率不夠高,打的極為混亂,要不然的話,東擄人的傷亡還要更大。

東擄人之所以下這麼大決心,那是他們很清楚,一旦讓楚軍主力,尤其是楚軍的大批火炮順利過江後,寧遠城根本不可能守得住。

稍微瞭解楚軍的人都知道,楚軍的攻堅作戰能力是無地,甚至是無解的。

在野戰中,東擄人興許還能和楚軍打的有來有回,就和之前的渡口襲擊戰一樣,甭管成功還是不成功,死傷多少,但是至少人家東擄人還能和楚軍打一打。

但是固守城池等著楚軍來攻……

那就是單方面挨炸的下場!

之前東擄人對楚軍的攻堅能力還有些半信半疑,所以之前在廣寧中前所的時候還來了一次固守待援……

結果,兩萬多守軍在楚軍的勐烈炮擊下,幾天都沒能堅持住就死傷慘重。

寧遠城雖然更大一些,兵力也更多一些,但是單方面承受炮擊的話也是守不住幾天的。

這甚至都和守軍的軍心士氣都沒什麼關係……

在一批批四十八斤、二十四斤、十八斤榴彈炮的炮擊下,勇氣那都是浮雲……

這一點,寧遠城的守軍也很清楚……所以他們才一度想要直接把楚軍擋在寧遠河以外!

為此,他們不惜動用了好幾萬兵力輪番發動襲擊,但是卻在楚軍的勐烈火力下敗下陣來。

直到陣前遺屍兩千多具,傷者不計其數天色又大亮後才無奈中放棄了繼續進攻!

當天上午約十點多,當寧遠城的幾個東擄人高階將領看到楚軍的大批重型火炮也開始過江的時候,齊齊生出了一個念頭:

要完了!

寧遠城要完了!

其中一人道:“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旁邊一個貝勒道咬牙道:“還能怎麼辦,撤!”

“楚蠻子勢大,依靠我們是守不住寧遠城的,不但守不住城,反而還會白白葬送我大清的數萬精銳!”

“我們現在去錦州和皇上的中軍匯合,屆時在錦州城下和楚蠻子決一死戰!”

五月十八日,試圖半渡而擊失敗的寧遠城守軍四萬餘人,在楚軍大批主力渡江之前,直接棄城而去!

隨即一路朝著錦州狂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eku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