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是遼西名門公孫家出身。
公孫家可不是什麼地方豪強,那是堂堂兩千石的世家。
只不過因為他是庶子,在家族之中並不得重用,出仕的時候不過是縣中一小吏爾。
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依靠自己搏殺出來的。
所以他與袁紹袁術兄弟這種,幾乎完全仰仗袁家家勢的心態截然不同。
袁家兄弟更多的是考慮袁家如何如何,可公孫瓚卻是考慮自己該如何。
因為從小不受公孫家待見,所以公孫瓚也不會為了公孫家如何如何。
李雲澤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另外一個光明之路。
若是自己做得好,說不得能得仙長相助,取大漢兒代之也說不定。
若是不行,那就在仙長那兒刷些好印象,以後跟著仙長修道求長生也未嘗不可。
實在還是不行的話,那得仙長庇佑,雄霸一方總可以了吧。
而無論是哪一條,首先就得讓仙長看到自己值得投資。
李雲澤的動作也啟發了公孫瓚,能夠被李雲澤所看重的劉備,想來也是非凡之人。他也給劉備出了一筆投資。
投資的規模不算大,三百白馬義從外加一批軍馬糧草。
大漢天下的物資,其實是很豐富的。
不說西漢,就說東漢也有著二百年的積累,各類財富物資總量很大。
然而之所以在擁有大量財富與物資的情況下,卻是依然爆發了黃巾之亂,唯一的原因就是分配不公。
不惜重新打一遍天下,也要和世家門閥戰鬥到底的劉秀,最終還是輸掉了這場戰爭。
到了漢末的時候,整個大漢天下與其說是皇帝的,不如說是已然被各地的世家門閥,地方豪強給分割佔據。
東漢沒有科舉,實行的是舉薦制,也就是誰想要出仕,必須得得到名人舉薦。
像是這種唯心的事情,自然是緊著自己家的人,自己的親朋好友們來。
你舉薦我家子侄,我舉薦你家叔伯兄弟的,互相幫助大家一起做官。
久而久之,一個家族四世三公什麼的,就是這麼出來的。
他們不但在朝中掌握大權,在地方上更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地方郡守與朝中大臣,是兄弟叔伯親族同一家族,互相幫助侵吞田地,逼迫無立錐之地的百姓淪為農奴,再侵佔朝廷的各類物資,吸著大漢的血養肥了自己的家族。
這種事情發展到了極致,就是桓帝靈帝時期的黨錮之禍。
大頭巾們說黨錮之禍是宦官迫害士大夫,這純粹是在睜著眼睛胡扯,拼命的潑髒水。
桓帝與靈帝又不是腦殘片吃多了,世家門閥在地方上稱王稱霸,導致朝廷甚至連最基本的稅收都收不上來。
國庫裡面沒有錢糧啊!
皇帝又不是瞎子,怎麼可能看不到。
因為給大漢交稅的百姓們已經不存在了,基本上都淪為了各地世家門閥地方豪強的農奴,自然也就沒有稅收可言。
這種事情只要派宦官們出去看一看,問一問立馬就能明明白白。
所以,為了大漢不被世家門閥所覆滅,桓帝與靈帝接連發動兩次黨錮之禍,竭盡全力的打擊士大夫們。
這跟宦官沒有絲毫關係,他們只是皇帝打擊這些無法無天計程車大夫們的工具人。
那些被下獄計程車大夫,哪一個不是家財萬貫?哪一個不是家鄉良田無數,農奴成群?
大頭巾們辱罵桓帝和靈帝賣官鬻爵,不是他們有正義感,而是官職被皇帝出手了,他們就拿不到了。
而皇帝為何要賣官鬻爵?
當然是因為被逼急眼了,朝廷收不上來稅收,只能是向大頭巾們掌管的利益開刀。
別相信那些大頭巾們寫的所謂史書。
什麼士大夫堅貞不屈,什麼被冤枉下獄,什麼皇帝昏庸云云。
這都是胡扯,真正的黑手就是這些耍筆桿子的。
可惜世家門閥根深蒂固,桓帝與靈帝拼盡全力也沒能打贏,死後還被惡意冠上了桓,靈這等羞辱諡號。
至於說黃巾之亂,那就更簡單了。
天災的時候收成不好,可世家門閥們要收取的糧食卻是絲毫不能少。
農奴們交不起,要麼被打死要麼被餓死。
不願意被打死被餓死的,就在張角兄弟的鼓動下,拿起了刀槍棍棒糞耙子。
然後,很自然的就席捲了天下。
話說若不是身處於漢末的話,黃巾之亂無論是在唐末宋末還是明末,都必然會成功。
可惜漢末大漢的軍事實力太強大了。
大漢不缺糧食不缺物資,只不過這些東西都在世家門閥與地方豪強們的手中。
想要從他們手中拿東西,要麼就是讓他們覺得你值得投資一筆,像是劉備曹操乃至於孫家兄弟,本質上都是接受了多輪天使投資才逐步發家的。
要麼就是最乾脆點辦法,那錢財去買。
這其中,黃金白銀的價值早就得到了認可,在世家門閥的眼中是真正的硬通貨。
因為銅錢什麼的,他們自己就能鑄造。
而絹帛這東西,也能植桑養蠶織造出來。
唯有金銀,是真正的稀罕物。
劉備帶著三百白馬義從,並關張以及自己帶來的人手離開聯軍大營,直奔河內而去。
沿途在諸多世家門閥與地方土豪那兒,用李雲澤給的金子購買大批糧草軍資,以及人手。
沒錯,大漢在冊納稅的百姓已經很少了。
絕大部分的百姓們,都已經淪為了世家門閥的奴隸,是其私有品。
像是徐州大豪糜竺投資劉備的時候,一筆就給出了八千奴僕。
而這些奴僕,就是兵,也是被世家門閥所侵吞的人口。
三國演義最後的描述裡,蜀國滅亡的時候,全國上下只有九十萬人。而吳國滅亡的時候,全國上下男女老幼只有二百萬人。
智商正常的想想也知道這不可能了。
那可是邊境雖然打仗,可內部卻是已然和平安寧數十年,已然繁衍了數代人。
這些僅僅只是在冊的,要交稅的民。
而世家門閥與地方豪強所佔據的奴隸們,並不計入其中。
淪落到世家門閥的手中,百姓們已然是連民都做不到,僅僅只是奴隸罷了。
李雲澤之前之所以不願意主動給公孫瓚提供投資,根源就是在於公孫瓚是世家出身。
他是打心底裡反感世家門閥。
劉備不算,甚至連地方豪強都算不上。
他是最典型的落魄王孫,祖上幾百年前闊過的那種。
畢竟他整日裡掛在嘴邊的中山靖王,那可是漢武帝的兄弟,這算算差不多有三百年了。
這位中山靖王乃是著名的超級大仲馬,單單是記錄在冊的兒子就有一百多個。
還沒算女兒,還沒算那些沒被承認的。
相比之下他弟弟劉徹就不行了,畢竟整日裡忙著開疆拓土,哪裡有時間去傳宗接代。
可大頭巾們卻是給劉徹潑髒水,說他欺辱苦寒之地的遊牧部落不給其活路,毫無仁慈之心乃是暴君昏君。
反倒是對中山靖王劉勝這種大加讚賞,因為這樣的廢物最適合大頭巾們掌控大權,從而將自己的家族發展起來成為門閥世家。
所以李雲澤也反感大頭巾,因為這幫人毫無底線可言。
想要重新整理自己的道德底線,只要去聽聽大頭巾們在嗷嗷叫著什麼就行了。
這邊曹操,卻是在跟張邈解釋道歉。
張邈本想帶著陳留郡兵直接返回陳留去剿匪,可回到自己的營地才發現,自己的兵馬竟然被好友曹操給吞了!
他心底那個氣啊,我拿你當好兄弟,你就是這麼對我的?
曹操也沒辦法,他也沒想到張邈居然還能活著回來。
無奈之下只能是連連道歉,然後拍著胸脯擔保,這些郡兵依舊是張邈的,他只是擔心發生營嘯,幫忙管理了一會。
張邈接受了這個解釋,畢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只不過這份隔閡,卻是無法再消除了。
李雲澤的事情,在關東聯軍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諸侯心思各異,尤其是在公孫瓚與張邈言之鑿鑿,各自領兵離去之後,群雄很自然的採取了觀望的姿態。
此時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在了袁紹的身上。
這位聯軍的盟主,本意是藉著這次的機會確立袁家的超然地位,強勢入主朝廷從而掌控天下。
可李雲澤的出現,卻是宛如泰山一般橫貫在了他的面前。
連虎牢關都過不去,還談什麼入主朝廷。
之前他打的主意是忽悠群雄去打仗,好處自己作為盟主來收穫。甚至為此將自己的主力留在了河北之地招兵馬買,擴充實力。
可是現在,群雄都是謹慎起來不再出頭,他這個盟主若是不想聯軍就此解散無功而返,那就必須要繼續下去。
指望群雄是不可能了,沒搞清楚李雲澤的底細之前,他們除了飲酒作樂之外是不會再出頭了。
這個時候,袁紹只能自己上了。
此時的袁紹還不是官渡時期蔑視天下,唯我獨尊,什麼樣的勸說都聽不進去的那種張狂心態,他此時的思緒正常的很。
直到單純憑藉自己的實力根本打不下虎牢關,所以直接派遣許攸作為使者,去關下投了書信。
書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直接招呼李雲澤‘你不是說你是前知五百年,後曉五百載的仙人嗎?既然如此,那就出來當著天下群雄的面,證明你自己!’
‘證明了你自己,那群雄自然願意聽你的話,去掃平諸胡。’
‘若是證明不了,那就哪裡來的回哪裡去,莫要再參和此間事情。’
(本章完)